5.冰熔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认识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熔化。 2.知道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认识水的三态的典型特征,认识水、水蒸气、冰是同一种物质。 科学思维 1.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找到冰和水之间的共同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水、水蒸气、冰之间的本质特征。 探究实践 1.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冰块熔化,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2.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得出冰熔化的条件。 态度责任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动手探究冰的熔化现象。 2.了解到在自然界中,水的液、固、气三态共存,且这三态能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知道冰熔化的原因是冰吸收了外界的热量。 【教学准备】 冰块、透明密封袋、橡皮槌、吸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屋檐下的冰凌在阳光下慢慢熔化。 2.教师提问学生:如果给冰块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冰块会慢慢熔化。 4.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水的变化———冰熔化了。(揭示课题:冰熔化了) 二、探索活动 1.说一说我们平时见过的冰熔化的现象。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冰棒在高温下慢慢熔化、冷饮中 的冰块在高温下慢慢熔化) 2.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冰块熔化,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1)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进行“把冰块敲碎”的实验,第二小组进行“用吸管对着冰块吹气”的实验,第三小组进行“用手焐冰块”的实验,引导学生用相同时间进行实验,有利于公平比较。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3)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现象。(三种方法中,用手焐冰块使冰块熔化最快) 3.比较水、冰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箭头和文字标出它们的转化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三态的转化关系图。 三、深入研讨 1.根据我们的实验,你认为哪种方法使冰熔化最快?冰熔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教师总结:冰熔化成水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这是一个受热的过程,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 2.水、冰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1)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总结并补充。 四、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加热蜡,观察蜡从固态变成液态、又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并与冰 熔化成水的现象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冰熔化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熔化过程的观察。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得非常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保持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意识。(
课件网) 5.冰熔化了 第二单元 水 如果给冰块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释:冰为什么会熔化呢? 说一说我们平时见过的冰熔化的现象。 河冰熔化 冰激凌熔化 房檐下的冰柱熔化 冷冻食物解冻 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冰块熔化,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用吸管对着冰块吹气 把冰块敲碎 用吸管对着冰块吹气 为了公平比较,我们用相同时间进行实验。 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方法 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敲碎 冰块变为碎冰屑,但没有熔化成水 用吸管吹 用手焐 比较水、冰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箭头和文字标出它们的转化关系。 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