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盾:盾牌,盾是圆圆的,或是方形的,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什么是“矛”和“盾”? 15 自相矛盾 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所著。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后来被李斯陷害入狱,最后服毒 自杀。《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二十卷。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矛 盾 誉 吾 máo dùn yù wú 字词学习 吾 弗 夫 wú fú fú 吾师 自相矛盾 盾牌 赞誉 吾辈 自愧弗如 组词 矛盾 矛头 矛 máo 笔顺 我会写 组词 矛盾 盾牌 盾 dùn 笔顺 组词 荣誉 声誉 誉 yù 笔顺 组词 吾辈 吾爱 吾 wú 笔顺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yù wú fú fú 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 多音字 夫 fū 指“成年男子”“丈夫”时读第一声。 fú 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时读第二声。 品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yù wú fú fú máo dùn yù 字词解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 夸耀,吹嘘的意思。 【吾】我。 【坚】坚硬。 【陷】刺破。 【利】锋利。 【无不】没有不。 【或】有的人。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弗】不。 【应】回答。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并存。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代词,代指他的盾。 虚词,起连接作用。 虚词,起连接作用。 的 的 的 的 “之”字的意思 句子翻译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这盾很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破!”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夸大到绝对化 夸大到绝对化 自相矛盾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没有 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都不能将之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