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5974

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8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89309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文体知识 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 01 02 03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地点一致 三一律 时间一致 情节一致 戏剧要素 文学要素 音乐要素 美术要素 舞蹈要素 文体知识 戏剧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音乐剧(《猫》《歌剧魅影》)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戏剧鉴赏方法 把握戏剧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戏剧语言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读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 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1850一1868 早期 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1809一1890 中期 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 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1891一1906 晚期 易卜生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戏刷家。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许多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特别是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四卷六期),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 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中国女性的效仿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 将妇女问题升华为社会问题,无疑会增强中国人对于思想启蒙的关注热情,而《玩偶之家》中国化阐释,又直接导致了五四时期“所有价值观念的变革”。易卜生以其《玩偶之家》拯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 作者简介 胡适《终生大事》 郭沫若《卓文君》 冰心《斯人憔悴》 曹禺《北京人》 矛盾《虹》 易卜生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问题剧,指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社会问题剧 知识链接 易卜生所处的挪威,地处欧洲边陲,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而且也没有封建的农奴制度,所以受封建的压迫和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性格以及独立的精神”。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更加分工明确的部门,整个社会需要更多劳动力支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