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749

【大单元·任务式】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546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设计,教版,教材,新教材,素养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了解河流水系与水文。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长江与黄河。 探究能力 1.通过河流要素的学习,分析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2.学习案例“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了解水利工程的功能。 3.通过学习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了解生态湿地的功能及保护。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 课题 河流与湖泊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在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第二节 “河流湖泊” 占据重要地位。这部分内容衔接了之前对地形、气候的学习,是自然环境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教材先介绍了我国河湖众多的概况,通过地图呈现主要河流的分布,引导学生区分外流河与内流河,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 。像长江、黄河等外流河,以及塔里木河这一内流河的典型代表,均有详细讲解。对于湖泊,阐述了其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的分布差异,以及咸水湖与淡水湖的特点,以青海湖、鄱阳湖为例加深理解。教材还深入分析了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地区河流的特性 。这部分内容为后续学习河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奠定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我国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