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了解李自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掌握古体诗的特点。 体味诗歌的意蕴并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蜀道难》中想象、比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目标 文题解读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时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蜀中 锦城 秦岭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山脉 长江 长安 太白山 青泥岭 剑阁 大巴山脉 横断山脉 蜀道路线图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自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兼长五绝和七绝。 文化常识 杂言古体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 诗 律诗:五言、七言 近体诗: 绝句:五言、七言 阅读近体诗时应注意:(1)翻译诗句 (2)补充内容 整体感知-第一段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危:“高险也”———高大,险峻。 于: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后,总括蜀道难行。 ①语气词连用,表示强调。 ①通过反复的手法强调蜀山之“高” ②强喻(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开篇七字惊呼并极力渲染蜀山之高大险峻。 紧接主旨句,统摄全篇,奠定基调。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②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蚕丛、鱼凫:蜀王 开国:建立国家 何:多么 四万八千岁:想象、夸张 秦塞:秦地的关塞 横绝:横渡 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钩连:像钩子一样环环相扣 回溯蜀国古老而光怪陆离的传说,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表面上写蜀道的来历,实则突出蜀山的险峻与蜀道开凿的艰辛。 ①蜀国建立国家的历史已不可考 ②借代手法,以“秦塞”代指“秦地” ④引用“五丁开山”的典故,既有浪漫的想象,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①“六龙回日”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描绘蜀山地形,运用夸张手法“上”写山势高峻,“下”写谷深水急。一俯一仰,拉开纵向空间。 ②“黄鹤”“猿猱”二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振翅高飞的黄鹤、善于攀缘的猿猱都难以逾越。“猿猱”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蜀山难以攀登。 ③“青泥”句从人类的攀登感受写蜀道之难。“百步”“九折”都是夸张的虚指,写出了山路之盘曲。 ④“扪参历井”道出山势之高峻,“仰胁息”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一种徒唤奈何的情态。 第一节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特点? 一叹 难 :危乎高哉 蜀道来历 (侧面写高) 蜀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