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 课题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地球上水资源看似丰富,却仅有少量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南丰北缺、东多西少的特点,如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而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时间上,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也较大,降水多的年份水资源相对充裕,降水少的年份则易出现旱灾。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像南水北调,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和西北地区,缓解用水紧张。针对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水量。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水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日常生活中,农业可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工业应循环用水,处理污水;家庭做到一水多用,少用洗涤剂等。同时,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守护珍贵的水资源。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了解南水北调、水库等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作用;掌握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区分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节水方式。 2.通过分析图表数据,培养归纳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能力;结合案例讨论,理解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学会从实际出发提出节水方案。 3.认识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认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对比我国南北方、东西部水资源分布差异,明确不同区域水资源特征,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对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认知。2.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成因,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等要素理解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培养从多要素关联角度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3.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家庭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