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946

【大单元·任务式】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48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版,教材,新教材,发展,教学设计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矿产资源特征。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绿色转型发展。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特点及保护措施。 2.通过读图分析,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涵盖能源、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类型,其中煤炭、稀土等储量突出。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北方以煤炭、石油、铁矿为主,南方富集有色金属,如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部分战略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粗放开发导致资源浪费与枯竭问题并存。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教材强调传统 “先开发后治理” 模式的弊端,如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塌陷,金属冶炼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绿色发展路径包括: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矿产回采率与选矿效率;建立矿山环境评价体系,强制推行污染治理;发展绿色矿业园区,实现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的循环;结合 “双碳” 目标,推动矿产资源向清洁能源关联产业转型,构建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体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种类及分布特点,知道北方与南方矿产资源的差异;了解绿色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2.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分布图,培养归纳分布特征的能力;结合案例讨论,理解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3.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分布图,明确我国南北矿产资源差异,理解区域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形成对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整体认知。2.综合思维:结合矿产资源特征,分析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与开发利用的关联,理解绿色转型需技术、政策、产业等多方面协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当地矿产利用情况,尝试提出简易绿色发展建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参与资源保护的意识。4.人地协调观认识传统开发的弊端,理解绿色发展是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树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理念,认同可持续发展路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矿产资源有初步认知,知道煤、铁等常见矿产用途,但对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分布差异了解模糊,对 “绿色转型” 概念较陌生,易将其简单等同于 “减少开采”。能通过地图识别矿产分布区域,但难以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分布成因;具备一定案例分析能力,却缺乏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联性的深度思考。生活中较少接触矿产开发场景,对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紧迫性感受不深,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通过具体案例增强体验与认同。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重点 1.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不均、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