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1710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16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课程标准 1. 通过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天文学、理学、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分析宋元科技文化繁荣的经济基础与社会需求。 时空观念:掌握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及其与世界文明的联系。 史料实证:运用《梦溪笔谈》《授时历》等文献佐证科技成就。 历史解释:评价理学对传统伦理和封建统治的双重作用。 家国情怀:感悟古代科技文化的世界贡献,树立文化自信。 三、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程朱理学思想;宋词元曲的艺术特色。 难点:科技繁荣的多重原因;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矛盾。 四、自主学习 1. 活字印刷术的革新: 北宋匠人_____发明泥活字,其优点是_____、_____、可重复使用。 元朝王祯改进为_____活字,并发明_____排字法,提高了效率。 活字印刷术经_____传入欧洲,推动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 2. 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 宋代指南工具从司南发展为_____,北宋末年广泛用于_____。 火药在_____开始用于军事,元朝发明_____(金属管形火器)。 火药经_____传入欧洲,加速了_____阶层的衰落。 3. 天文学成就: 沈括创制_____,改革历法;苏颂设计_____,比欧洲同类仪器早数百年。 郭守敬编制_____,测算一年为_____天,与现行公历几乎一致。 4. 理学与文学艺术: 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_____”,核心是维护_____秩序。 宋词代表中,_____风格豪迈,_____侧重家国情怀;元曲以_____的《窦娥冤》批判社会黑暗。 5. 史学巨著: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_____体通史,记述从_____到五代的历史,宋神宗赞其“鉴于往事,_____”。 五、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 ) A. 使用雕版 B. 泥活字可拆 C. 木活字耐久 D. 锡活字轻便 2.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3. 元朝火铳的改进方向是( ) A. 增大射程 B. 减轻重量 C. 金属管身 D. 提高精度 4. 沈括的《梦溪笔谈》主要记载( ) A. 军事策略 B. 科技与人文 C. 理学思想 D. 海外贸易 5.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 A. 天人感应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无为而治 D. 三纲五常 6. 辛弃疾词作的主题多为( ) A. 田园风光 B. 收复中原 C. 爱情悲剧 D. 市井生活 7. 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白朴 8. 郭守敬《授时历》的测算误差约为( ) A. 1天 B. 0.1天 C. 0.01天 D. 无误差 9. 火药外传至欧洲的路径是( ) A. 中国→波斯→欧洲 B. 中国→阿拉伯→欧洲 C. 中国→日本→欧洲 D. 中国→印度→欧洲 10.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例是( )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典章体 (二)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新工具》 1. 材料中“第一种”指哪项发明?其对欧洲思想解放的作用是什么?(3分) 2. 结合火药传播史实,说明“第二种”如何推动欧洲社会转型?(4分) 3.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宋元科技繁荣的原因。(3分) 六、知识拓展 1. 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 技术突破:变“死版”为“活版”,解决了雕版印刷费时、无法重复利用的弊端,推动知识传播平民化。 世界影响:经朝鲜、阿拉伯传入欧洲,直接催生古登堡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 2. 火药对军事的颠覆性影响 热兵器时代:火铳等武器取代冷兵器,加速欧洲封建骑士阶层瓦解,推动资产阶级崛起。 技术扩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