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2202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2670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4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课本行”第二站:游《金华的双龙洞》 你见过大自然这样的鬼斧神工吗?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北山就有一处这样特别的景点———双龙洞。双龙洞是一个很大的溶洞,洞内景色奇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双龙洞。 记 金华的双龙洞 记 金华的双龙洞 记录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所至、所见、所感的文章。 所至 所见 所感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下《荷花》 四上《爬山虎的脚》 学习活动一:认读字词 整体感知 1.自学: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在写什么? 2.同桌互学:同桌互读勾画的生字词,交流思考的问题。 浙江 一簇 臀部 突兀森郁 cù tún zhè 漆黑 石钟乳 石笋 蜿蜒 wān qī yán sǔn tū wù sēn yù 生 词 认 读 突兀 森郁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突兀 森郁 蜿蜒: 形容弯曲的样子。 汇报: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课文可以分为 部分,第 部分写了 ,第......” 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 介绍游览的所见、所感 (游览过程) 游览结束出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地点 事件 叶圣陶爷爷沿途都看到了什么呢? 学习活动二:所至———梳理线路 自学: 默读课文,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勾:文中勾画出旅游路线的相关语 句,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填:再把右面的旅游路线图填写完 整。 路上 出洞 请看到 ,我勾画了 (语句),叶圣陶爷爷路线的第 站是 ...... 总结:所以,我们填写的旅行路线是 。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课文按照_____的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段首 段首 段尾 段首 段尾 段首 1 2 3 4 5 6 思考:我们勾出的这些描写作者行踪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呢? 过渡句,移步换景 游记类文章的惯用写法 你能根据线路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吗? 学习活动三:所见、所感———沿途打卡 思考: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1.自学:锁定2-3段,圈出作者路上看到的景物,勾出景物的特点和带给作者的感受。 2.互学: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展学:汇报: “我们圈出的景物有 ,它门的特点是分别是 ,我仿佛看到 ,这样的景象带给作者 的感受。” 打卡路上风景 “我们圈出的景物有 ,它门的特点是分别是 ,我仿佛看到 ,这样的景象带给作者 的感受。”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 景物:公路 特点+感受: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景物:映山红、油桐 特点+感受:有精神、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景物:沙土 特点+感受:少见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 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迎”字说明了什么? 作者是逆着溪流而上的。 为什么溪流在不断变化呢? 因为溪流顺着山势高低起伏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景物:溪流 特点+感受: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时时变换。 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排比 拟人 飞翔的鸟儿,时而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