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抖、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知道描写了哪些秋的声音。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能通过各种声音,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活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抖、阔”等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思考:通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吧。(播放有关秋天的轻音乐)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听听,秋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集中识记生字。(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么好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3.整体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关注诗歌中描写的秋的声音。(1)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并相互交流:在诗中,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2)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教师指名回答。预设:大树“唰唰”、蟋蟀“ ”、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板书:听到的声音 大树———唰唰 蟋———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3)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声音?(4)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秋天的声音,在……”的句式推测第5小节写的也是秋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不易察觉。(板书:感受到的声音 叶子里 小花里 汗水里 谷粒里) 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3. 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 三、交流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提出学习任务: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试着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并和小组成员交流。2.小组展示交流,组间互相补充。预设1:学生想象的是黄叶向大树道别的画面。预设2:学生想象的是蟋蟀向阳台告别的画面(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秋风吹拂,蟋蟀一边叫着一边向草丛中爬去的情景。(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蟋蟀告别阳台时会说什么?蟋蟀会说:“_____”(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预设3:学生想象的是大雁撒下叮咛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雁叮咛白云什么?大雁叮咛白云:“_____”(天凉了,你一定注意身体呀!)预设4:学生想象的是秋风送来歌吟的画面(1)引导学生找近义词理解“歌吟”的意思是:歌唱、歌咏。(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秋风会唱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预设5:学生想象的是藏在其他事物中的声音的画面启发:大自然是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3.小练笔。(1)提出练笔要求: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仿照第1小节写一写吧。(2)学生展示交流。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韵味。 1.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并和小组成员交流。2. 学生朗读第1小节3. 学生朗读第2小节4.学生朗读第4小节。5. 学生朗读第5,6小节。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主题概括。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大树的唰唰声、蟋蟀的 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2.拓展延伸。 秋 天落在稻田里——— 田野黄了,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