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二)》 第3单元 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四)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明媚缠绵的情绪,体会山西民歌独特的旋律美感、节奏韵律以及五声商调式的音乐色彩,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柔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山西方言的发音特点,通过表情、肢体动作生动展现歌曲中女子对爱人的思念,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节奏,结合自己对爱情、生活的理解,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背后的山西地域文化、传统民俗以及其承载的情感内涵,体会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对多元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是什么? 大家看,这些荷包绣工精致、图案精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荷包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袋子,它常常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信物。在山西地区,就有这样一首民歌,讲述了女子为心上人绣荷包的故事,名字叫《绣荷包》。 接下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感受歌曲里蕴含的那份深情。 聆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歌曲背景: 《绣荷包》是一首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民歌,山西版本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其历史久远,据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已盛行,清道光八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遗音》中的《绣荷包》是较早的文字记载版本。在山西地区,它是民间小调的典型曲目,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在传统民俗里,“荷包”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信物” ,女子借绣荷包传达爱意,歌曲也由此诞生并传唱,承载着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百姓情感。 下面我们带着情感朗诵歌词 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情绪是优美地,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接下来我们边听音乐打节奏 山西民歌《绣荷包》为2/4拍,采用五声商调式。曲式结构为单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接下来我们分句学唱 注意前倚音、切分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前倚音、切分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注意切分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接下来边演唱边律动 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山西民歌《绣荷包》采用的调式是( )。 2.歌曲中“荷包”在传统民俗里是青年男女交往的( )。 (二)判断题 1.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 2.歌曲主要表达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 答案:(一)填空题 1.五声商调式 2.信物 (二)判断题1.×,解析:是单乐段结构 2.√ 《绣荷包》 1=C 2/4 中速稍慢、优美地 山西民歌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让 教 学 更 有 效 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二)》 目 录 本课目 新课导 01 标 02 入 新知讲 课堂拓展与展 03 解 04 示 课堂达 课堂总 05 标 06 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明媚缠绵的情绪,体会山西民歌独特的旋律美感、节奏韵律以及五声商 调式的音乐色彩,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柔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山西方言的发 音特点,通过表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