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6844

26《好的故事》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876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好的故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进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易读错字: “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ē,不要误读作xiāo。 ◆易写错字: “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理解词意 [繁响]繁密的响声。 [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 [打桨]划桨。 [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 [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