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沁园春·雪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雪后初晴,玩心骤起,我意兴盎然,决定游览五莲山国家森林公园。时间尚早,行至半山,还是人烟稀少。越往上走,空气越发清凉,清凉中甚至带有一丝甜爽,qìn人心脾。终于到了山巅,已有微汗,却神清气爽。放眼远望,但见皑皑白雪,惟余莽莽,山势起伏,似舞银蛇,如驰蜡象,气势pánɡ礴。俯瞰山下,晴日朗照,红zhuāng素裹,分外妖ráo。好一派自然风光!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皑皑( ái ) 莽莽( mǎnɡ ) 俯瞰( kàn ) 分外( fèn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 沁 )人心脾 气势pánɡ( 磅 )礴 红zhuāng( 装 )素裹 分外妖ráo( 娆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 B.面对大人物,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枉法,始终折腰以对。 C.英雄,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年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 D.尽管瑰丽多姿的唐人边塞诗词不乏佳作,但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解析:“折腰”指弯腰行礼。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C) ①钟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呓语中吟唱着那一首首欢乐的歌谣。 ④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梦中飘舞着漫天的雪花。 ⑤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⑥北方的雪总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A.①⑥②④③⑤ B.⑤②①⑥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④②①⑤③⑥ 解析:通读所有语句可以发现,本段文字赞美的是北方的雪,可以确定第⑥句是首句;第②⑤①句具体描写北方的雪,感情上由“喜欢”到“欣赏”进而“钟爱”;第④句写“我的梦”,第③句写“呓语”,故第③句紧承第④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⑥②⑤①④③。 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词,又称长短句,按字数不同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下片议论、抒情,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C.《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D.“风骚”,本指《尚书》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解析:《尚书》应改为《诗经》。 5.默写。 (1)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 (2)《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3)《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注】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1925年,毛泽东南下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起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过去的战斗岁月,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感慨无限,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6.“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万类”将秋天所有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宏大的场景;“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竞”突出了一种勃勃生机。该句意境开阔,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