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三) 3 我爱这土地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lí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展开了它liáo亮的hóu咙,不一会儿百鸟争鸣,俨然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chóu密的树叶露出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悄然而至( qiǎo ) 静谧( mì ) 惬意( qiè ) 嫩绿( nèn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 黎 )明 liáo( 嘹 )亮 hóu( 喉 )咙 chóu( 稠 )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表现了河面 平静、清澈 的特点。 (4)阅读上面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文段中“坚实”“宽阔”“热闹”“娇柔”都是形容词。 B.文段中“悄然而至”“如此静谧”“无比惬意”“百鸟争鸣”短语类型相同。 C.上面文段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上面文段在描写方法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河面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解析:“百鸟争鸣”是主谓短语,其余都是偏正短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松花江上》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饱含血泪和 的著名抗战歌曲。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灾难 的时代,它一经面世,便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风靡中华大地。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 ,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A.悲愤 深重 情韵 B.幽愤 深沉 风韵 C.幽愤 深重 风韵 D.悲愤 深沉 情韵 解析:“悲愤”指悲痛愤怒。“幽愤”指郁结在心里的怨愤。根据语境可知,应选“悲愤”。“深沉”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重”指(罪孽、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形容灾难的时代,应选“深重”。“风韵”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情韵”指情调韵味。形容歌曲的曲调,应选“情韵”。 3.(2023·龙东中考)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有71%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 B.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D.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解析:A项,语义矛盾,去掉“约”或“以上”;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D项,一面对两面,“广大青少年”后加“是否”。 (一)(2024·济南高新区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①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②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相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的生日宴会。 ③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