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园地三 四年级上册语文 我们来看看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交流平台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交流平台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交流平台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交流平台 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说一说: A.夏蝉在树上叫 B.荷花盛开 C.小鸡啄米 交流平台 炎炎夏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蝉的鸣唱了。“知了———知了———,一声接一声,不知疲倦。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欢,使人听了更加烦躁。 交流平台 你瞧,在一池碧绿的圆盘间,突然冒出了一朵朵粉嫩的荷花。那些荷花有的全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还没睡醒的胖娃娃。 交流平台 一看到妈妈手中的食盆,小鸡们呼啦一下,斜楞着翅膀从四面八方飞奔回来,昂着脑袋,伸长脖子,张着小嘴冲妈妈叽叽叫个不停。妈妈撒下一把玉米粒,它们立马低下头去嗒嗒嗒地啄食起来,生怕被抢走了似的。 交流平台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交流平台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认真观察上下两行字,大家发现这两行字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的字都是动物名称,和第二行中的字连起来,可以组成词语。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jiù 词句段运用 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我发现:“鼠窝”也可以叫“鼠洞”;“马圈”也可以叫“马厩”或“马棚”;“牛圈”也可以叫“牛棚”。 词句段运用 上面同一个字可以连下面两个字,各组成的词语在意思上、用法上有什么异同? 第一行的字与第二行可连的两个字分别组成词语,这两个词语是同义词,一个常用于口语,一个常用于书面语。 词句段运用 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 蚁窝 蜂巢 鸡窝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第二句加上“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写出了变化的过程,更加准确。 我们遣词造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词语在句子中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它们,句子表达的意思会更加准确。 词句段运用 第二句加上“最多”,表明作者是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 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suì ———大多”表明绝大部分昆虫如此,但并非所有,这样写表意更明确。 ◇ 别的昆虫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 词句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