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生态系统 课题 3.保护生态平衡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解释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后果。 探究实践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主动参与保护生态平衡的实践活动,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填空题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2.当生态系统中的( )和( )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就处于平衡状态。 3.人类的( )、( )等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4.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有( )、( )等。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观察动物图片,解决相关问题。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具体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在2017年之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根据材料分析问题。 靠近南极的马里恩岛原先是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岛上只有海鸟、无翅蛾、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直到一支探险队登上马里恩岛,船上的几只老鼠也溜上了岸。两年后,这个小吃!岛成了鼠岛,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后来,探险队运来4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却迅速繁殖起来,它们开始捕食海鸟,严重破坏了马里恩岛的生态平衡。 用食物链的知识解释:马里恩岛的生态平衡是怎样被破坏的 5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选择题)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下面( )属于人为因素。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采矿 ( )因素是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A人为. B.自然 C.动物 D.不确定 下面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A.砍树 B.淘金 C.台风 D.捕猎 3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塞罕坝生态平衡是如何被破坏的 人们为了恢复这里的生态平衡做了哪些努力 恢复了生态平衡的塞罕坝带来了哪些好处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有限的 2.生物种类、数量 3.过度开发、环境污染 4.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1)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让野生动植物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同时,自然保护区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食物资源,维持其食物链的完整,使它们有充足的食物来生存和繁衍。 5(2)2017年之后,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质量上也不断提升,涵盖的生态系统类型更加丰富,更好地发挥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马里恩岛原本存在着这样的食物链:植物(生产者)→昆虫等小型动物(初级消费者)→鸟(次级消费者)。后来,人类将家猫引入马里恩岛。家猫成为了新的消费者,且处于较高的营养级,它的食物链为:植物→昆虫等小型动物→鸟→家猫。 家猫大量捕食岛上的鸟,导致鸟的数量急剧减少。鸟减少后,原本被鸟捕食的昆虫等小型动物因缺少天敌,数量大量增加。昆虫数量过多,又会过度啃食岛上的植物,使得植物(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植物被破坏后,进而破坏了马里恩岛原本的生态平衡。 迁移创新 试一试 1.D 2.A 3.C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连年战争及乱砍滥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系统脆弱,失去植被保护后,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曾经的林海变成了荒漠。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三代塞罕坝人响应国家号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