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钱塘湖春行 素养目标 1.了解律诗的特点,背诵并默写诗歌。 2.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_____,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_____”。与_____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唐朝作品最多的诗人,存诗3800余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相传“老妪能解”。有《白氏长庆集》流传于后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乐天 诗魔 元稹 刘禹锡 诗歌成就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的诗通俗易懂,主要包括讽喻诗、叙事诗和闲适诗三类。 讽喻诗 为民而作 揭露政治黑暗,抨击现实流弊,表现爱憎分明的情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 叙事诗 语言通俗 多为长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闲适诗 轻快闲适 知足常乐的轻快之音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十月(822年),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白居易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主持修筑堤坝,政绩突出。 除了改善西湖治理,白居易本人对西湖美景更是道不尽的喜爱,于任杭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作。在这些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这首清新明快的《钱塘湖春行》。 听范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yīnɡ)/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注意:谁家新燕(易错字)啄春泥 “钱塘湖”即西湖,“春”是作者观赏美景的着眼点。“行”是全诗的线索。 钱 塘 湖 春 行 【标题解读】 理解古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译 文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 译 文 向阳的树。 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译 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译 文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新课精讲 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分的景色? 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 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初春 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说明春季刚刚来临。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