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0702

“人物描写”写作法56大全(讲义)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64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物描写,作法,大全,讲义
  • cover
“人物描写”写作法56大全 写人物最忌讳“千人一面”。翻来覆去都是 “浓眉大眼、心地善良”“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写出来的人物像纸糊的,站不起来。其实人物描写的核心不是 “堆五官、贴标签”,而是 “抓能让人记住的‘烟火气细节’”:比如切菜时总翘着小指,走路时会扶着腰咳嗽,说话前爱摸一下鼻尖。这些小细节一出来,人物立刻就 “活” 了,像站在你面前一样。 56种实用的人物描写技巧,按 “外貌细节、动作习惯、语言特色、神态变化、心理暗示、身份痕迹、性格具象、互动羁绊”8大类划分,每类7种。 一、外貌细节类(7 种):不写 “五官清单”,抓 “一眼记住的辨识度” 新手写外貌爱列 “五官说明书”:“他身高一米八,双眼皮,高鼻梁,戴黑框眼镜”,读者看完转头就忘。高手写外貌只抓 1-2 个 “独有的小细节”,比如一道疤痕、一个习惯性穿搭、一处身体印记,这些细节比完整的五官更有记忆点。 1. 面部特写:抓 “非五官的小印记”,代替 “眉毛眼睛鼻子” 别写 “他眼睛很大、鼻子很挺”,写 “眼角有颗痣”“额头有道浅疤”“嘴角总往下撇”,这些小印记是人物的 “专属标识”,一眼就能记住。 技巧解读选面部上 “不是常规五官” 的细节(痣、疤、皱纹走向、习惯性表情纹路),不用写 “好看与否”,只写 “有什么”。 片段小区门口修鞋的王大爷,左眼尾有颗黄豆大的痣,痣上还长了根白眉毛,每次他眯眼穿针时,那根眉毛就跟着颤。 解析没写王大爷的眼睛大小、脸型轮廓,只抓 “眼角的痣 + 痣上的白眉毛” 两个小印记,再配 “眯眼穿针时眉毛颤” 的动态,人物立刻有了辨识度,比写 100 字五官都管用。 2. 发型细节:写 “发型的状态”,代替 “长发短发” 别写 “她留着短发、他是寸头”,写 “头发毛躁没梳顺”“发尾分叉发黄”“总用皮筋扎个歪马尾”,发型的 “状态” 比 “长短” 更能体现人物习惯。 技巧解读描述发型的 “整洁度、打理方式、受损情况”,不用写 “发型款式”,通过状态暗示人物的生活习惯。 片段同桌小美总扎着个歪马尾,皮筋是最便宜的黑色塑料款,发尾分叉得像扫帚,她却从不剪 ——— 说是 “留着扎丸子头”。 解析“歪马尾、塑料皮筋、分叉发尾” 三个细节,不仅写出了发型,更透出小美 “有点马虎、不怎么打理头发” 的习惯,比 “她留着马尾辫” 更有生活感。 3. 穿搭痕迹:抓 “衣服的小瑕疵”,代替 “衣服的牌子款式” 别写 “他穿蓝色衬衫、黑色裤子”,写 “衬衫领口发黄”“裤子膝盖磨破”“袖口沾着墨水”,衣服上的 “痕迹” 藏着人物的生活轨迹。 技巧解读选衣服上的 “使用痕迹”(污渍、磨损、补丁、褶皱),不用写 “衣服是什么牌子、什么款式”,通过痕迹暗示人物的身份和习惯。 片段爸爸的工作服是藏蓝色的,袖口磨得发亮,左胸口沾着块洗不掉的机油渍,裤脚还沾着点泥土 ——— 那是今天去工地检修机器蹭的。 解析“袖口发亮、机油渍、泥土” 三个痕迹,没提 “工作服” 的款式,却能让读者猜到爸爸的职业,比 “爸爸穿工地工作服” 更真实,有画面感。 4. 手部细节:写 “手的质感和痕迹”,代替 “手的大小” 别写 “他手很大、她手很小”,写 “手背有老茧”“手指沾着粉笔灰”“指甲缝里有泥”,手是 “人的第二张脸”,能直接体现职业和习惯。 技巧解读描述手的 “质感(粗糙 / 光滑)、痕迹(老茧、污渍、伤疤)、动作习惯”,不用写 “手的尺寸”,通过手的状态展现人物身份。 片段奶奶的手背上爬满了皱纹,指关节又红又肿,虎口处有层厚厚的老茧 ——— 那是一辈子纳鞋底、择菜磨出来的,摸我的脸时,糙得像砂纸。 解析“皱纹、红肿关节、虎口老茧” 三个细节,不仅写出了手的样子,更藏着奶奶 “操劳一生” 的经历,比 “奶奶的手很粗糙” 更有感染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