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590

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10-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7759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调节,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预习梳理】 一、1.(1)中枢神经系统 (2)反射弧 2.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二、2.(1)学习和训练 (2)非条件 无关 条件 (3)非条件 条件 (4)预见性 灵活性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反射弧,不存在反射活动。 (3)受到刺激后,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伤。 (4)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等)参与。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3 脊髓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不能 反射完成的必要条件是反射弧完整 (3)不属于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4)能 不能 (5)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而疼痛信号传导通路更长、环节更多,即该过程耗时更长。因此,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反射活动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A正确;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也有可能在下丘脑、大脑皮层等,B正确;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反射,C错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被称为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正确。 例2 A [解析] 若①处上行传导束受损,传入的信息无法上传到大脑皮层,会出现没有感觉但手能动的现象,脊髓能控制手的动作,A错误;若②处传入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B正确;若③处传出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C正确;若④处脊髓受损,由于控制手动作的运动神经元并不与这一部分连接,故反射弧是完整的,则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D正确。 任务二 [资料] (1)非条件 与生俱来 (2)条件 大脑皮层 (3)①错误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②正确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机体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4)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反馈评价 例3 B [解析] 两个过程中的缩手反应都是反射,发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过程①伸手借别人的物品被拒绝而将手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过程②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错误。完成过程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参与该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过程②,C正确。两过程中都有缩手动作,所以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正确。 例4 B [解析] 猫的排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本来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定点排便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根据题述实例可以看出,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B [解析] 植物和微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没有反射活动,A错误;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且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B正确;反射是在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