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729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67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阅读,统编,教师,精选,策略,主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走进鲁迅》主题阅读 【单元人文主题】 走进鲁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阅读要素】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相关资料是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资料,包括背景资料、作品的相关评述等。 【阅读策略】 第一步:借助背景知识,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 了解作者的生平。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前,先要了解鲁迅的生平简介。 2. 了解时代背景。有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与我们相距较远,因此在读文章前需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例如,鲁迅创作《好的故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辛。鲁迅与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到来,故作此文以寄希望。 3. 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写作缘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了解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的赞美之情。 第二步:借助其他相关资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 查找相关注释。例如,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作者写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我们只有查找鲁迅的《自嘲》一诗(前者的出处)和《野草·题辞》(后者的出处)后,才能更准确地体会诗句的含义。 2. 借助相关评述。阅读文章时遇到难以理解的段落或文字,我们可以借助专家学者对作品或作者的评述来理解。例如,《好的故事》的课后“阅读链接”提供了冯雪峰和李何林对鲁迅《野草》的相关评述,借助这两段文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难懂的部分。 【精选阅读】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选段的作者是 ,请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 。 2.细读选段,填写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结合思维导图,说一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4.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场景开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现故乡环境好,没受污染。 B.通过渲染海边环境的美好,引出主人公少年闰土,突出闰土的美好形象。 C.突出记忆中故乡的美好,诉说故土难忘的主题。 D.展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让读者对他肃然起敬。 【答案】1. 鲁迅 闰土看瓜刺猹 2.①外貌 ②深蓝的天空 ③刺 3.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少年。 4.B 【导语】这篇节选自鲁迅的《少年闰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闰土的形象。文章开篇以“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海边夜景,为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闰土的动作描写———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敏,突显了他作为乡村少年的独特气质。作者通过环境与人物形象的结合,不仅展现了闰土的个性,也表达了对童年记忆的怀念和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整体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以及拟定标题。 选段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描写了少年闰土在海边沙地上刺猹的场景。小标题应简洁概括选段内容,突出主要情节。如:月夜刺猹。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可知,这是闰土的外貌描写,写出闰土的形象;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可知,这是环境描写,当时的环境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从“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