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指导与范文 一、写作指导:把小事写得有温度 写记叙文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把藏在生活里的 “小星光” 摘出来 ——— 可能是上学路上的一阵风,可能是家人递来的一杯水,也可能是一次没说出口的道歉。只要抓住 “三个小窍门”,就能让文字像放电影一样,既清楚又动人。 (一)给故事“理条线”:让读者跟着你走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不用像列清单一样写,反而可以藏在细节里。比如不说 “周五下午放学后”,可以写 “校门口的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值日生锁门的‘咔嗒’声,比平时早了半分钟”;不说 “我在家里”,可以写 “客厅茶几上还放着妈妈早上没喝完的豆浆,杯沿沾着一圈奶渍”。 “经过” 是故事的 “主角”,要放慢脚步写。比如写 “帮奶奶找眼镜”,不能只说 “我帮奶奶找到了眼镜”,要写你先翻了沙发缝(摸到了奶奶织了一半的毛线),又踮脚看了书架(碰掉了爷爷的老花镜盒),最后在厨房的窗台发现 ——— 眼镜正躺在装着晒干的薄荷草的小碟子里,镜腿上还沾着一片碎叶子。 (二)给细节“上色”:让场景活起来 不用堆华丽的词,只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 写出来,画面就会变生动。比如写 “妈妈关心我”,不说 “妈妈很担心我”,可以写:“妈妈掀开我的袖口看擦伤时,指尖蹭过我胳膊上的汗,她的指甲剪得短短的,边缘有点毛糙,碰到伤口时,她自己先‘呀’了一声,手立刻缩回去半寸,又轻轻敷上创可贴,像怕碰碎了什么似的。” 感官描写是“魔法”:写夏天的热,不光说 “天很热”,可以写 “柏油路被晒得发软,我的凉鞋底粘在上面,走一步‘吱呀’一声;买的冰棒咬了一口,糖水滴在手腕上,凉得我一哆嗦,可没半分钟,手腕又黏糊糊的”。 (三)让情感“藏起来”:不用喊 “我很感动” 情感不用直接说,放在动作、眼神里更动人。比如写“爷爷疼我”,可以写:“爷爷给我装苹果时,总把最大的那个放在我书包侧兜,还会用纸巾裹两层 ——— 他说‘这样苹果不凉,也不蹭皮’。有次我看见他自己吃的,是个带小坑的,他却啃得津津有味,说‘这个甜,核小’。” 二、范文赏析 (一)片段扩写: 忘带作业本 早读课的铃声刚响,我手忙脚乱地翻书包——— 昨晚特意放在桌角的数学作业本,怎么找都没影。课代表已经走到我旁边,手里的夹子 “啪嗒” 敲了敲桌子:“最后一个啦,没交的要记名字哦。” 我脸一下子热了,攥着书包带小声说:“我…… 我忘带了,能请假回去拿吗?” 班主任点头时,我抓着请假条就往楼下跑。晨雾还没散,路边的梧桐树叶子上挂着露珠,滴在我的运动鞋上,凉丝丝的。路过巷口的豆浆摊,张爷爷正掀着蒸笼盖,白气裹着豆香飘过来:“丫头,跑这么快干啥?” 我摆摆手没敢停 ——— 再晚就赶不上第一节课了。 到家门口时,我掏钥匙的手都在抖。推开门,客厅的窗户开着,风把妈妈留的纸条吹得晃来晃去,是她惯写的圆乎乎的字:“作业本放餐桌上啦,热了牛奶在保温杯里,记得喝。” 我奔到餐桌前,果然看见作业本压在保温杯下,杯壁还温乎着。我抓起作业本往回跑,路过豆浆摊时,张爷爷又喊:“丫头,刚给你留的糖糕,拿着!” 我接过来,糖糕还烫嘴,咬一口,甜香混着晨雾的凉,心里忽然不慌了。 等我喘着气把作业本交给课代表时,第一节课还没开始。我摸了摸书包侧兜,保温杯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 原来妈妈早知道我会慌,连牛奶都帮我热好了。 (二)半命题作文: 那一次,我真愧疚 我的床头柜里,一直放着个掉了一只耳朵的兔子玩偶。它的绒毛早就洗得发旧,眼睛是颗掉了漆的黑纽扣,但我再也没舍得——— 因为那一次,我错怪了爷爷。 那是去年暑假,我从外婆家回来,一进房间就发现兔子玩偶不见了。我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