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理(湘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作地球的自转。 2、绕转轴:地轴 3、周期:约24小时(一天) 地球的运动 地轴 北极 南极 北极 南极 西 东 西 东 西 东 侧视角度 自 向 北极俯视 时针自 向 . 南极俯视 时针自 向 . 西 东 西 东 西 东 逆 顺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1: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地球的运动 C A C A B (一)、地球的自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2:时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昼夜的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时间的差异 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产生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绕转中心:太阳 读下图,结合教材内容,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1:四季的变化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 四季的变化 春 夏 秋 冬 地球的运动 春 夏 秋 冬 秋 冬 春 夏 (二)、地球的公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晨昏圈经过的各地,正经历着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产生的自然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前后) 夏至(6.22前后) 秋分(9.23前后) 冬至(12.22前后) 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 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的运动 二分二至图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A) 3月21日前后 赤道或0°纬线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B)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或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秋分日(C) 9月23日前后 赤道或0°纬线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日(D)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或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产生的自然现象3:五带的划分 终年严寒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地球的运动 五带的划分 0° 23.5°N 北极 66.5°N 23.5°S 66.5°S 南极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回归线 南极圈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终年寒冷 90°N 90°S 天文特征 气候特点 地球的运动 五带的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