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4485

3口耳目手足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5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识字3.口耳目手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部分内容:第1部分是配有生字的图画,5个生字对应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2部分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让学生了解站、坐、行、卧的行为规范,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本课配有3幅插图。第1幅图呈现小朋友相关身体部位动作,呼应生字。第2、3幅图展示戏曲人物,助学生理解俗语,感受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内容,了解并记住站、坐、行、卧的正确姿势要求。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姿态的讲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口、耳、目”7个生字,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了解并记住站、坐、行、卧的正确姿势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直观的事物易感兴趣。课文通过图片展示口、耳、目、手、足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助其直观认识这些身体部位。对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理解,可结合动作演示让学生感受。教学时可多采用互动方式,如让学生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模仿正确姿势等,既能增强学习趣味性,又能有效达成知识与能力教学点,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个超级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老师说身体部位,大家快速指出来。准备好了吗?“眼睛”,哇,好多小朋友都迅速指对啦!那“耳朵”呢,嗯,真不错!“嘴巴”,大家反应好快。这些身体部位都有大本领,今天呀,咱们就一起走进它们,探索其中的奥秘,好不好呀?。 二、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口、耳、目、手、足、站、坐”,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读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准。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准确。 2.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1)直观识字:教师展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应的身体部位,接着教师随机出示“口、耳、目、手、足”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将图片与生字联系起来,直观感受字形与字义,如看到嘴巴的图片,对应“口”字。 (2)动作演示识字:教师做出“站”和“坐”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是什么动作,然后教师出示“站”“坐”的生字卡片,告诉学生这两个字分别代表的动作,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动作并读生字。 (3)对比识字:教师将“站”和“坐”的生字卡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比如“站”有立字旁,跟站立时身体挺直有关;“坐”有两个人字,像两个人坐在地上,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字的记忆。 3.趣味品读 (1)出示教材相关图片,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幅图,能看到好多有趣的画面呢!先仔细瞧瞧,图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嘴巴、耳朵、眼睛等)对啦,有口、耳、目、手、足。老师来领大家读一读这几个字,跟老师念:口、耳、目、手、足。 (2)让学生自由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两句俗语,把字音读准。 (3)结合图片问学生:谁能说一说,你觉得“站如松”是什么样的感觉呀?(学生可能说像松树一样笔直)非常棒!那“坐如钟”呢,想象一下,钟是什么样的?(学生或许回答稳稳当当)没错,坐着要像钟一样稳。同理引导学生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4)现在我们跟着俗语来做动作哦,一起站一站,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一坐,像钟一样稳;走一走,像风一样轻快;躺一躺,像弓一样弯弯的。 (5)有节奏朗读:来,我们一起有节奏地朗读“口、耳、目、手、足”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