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4797

4.1 因式分解的意义 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七年级 数学下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24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数学,七年级,2024,教版,2024-2025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4.1 因式分解的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因式分解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延伸,承接学生已学的 “整式乘法”(如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是后续学习分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二次函数图像分析的核心基础。教材通过 “整式乘法逆运算” 的视角引入因式分解,例如从 “(a+b)(a-b)=a -b ” 反向推导 “a -b =(a+b)(a-b)”,帮助学生建立 “正向运算与逆向变形” 的关联认知,同时为后续学习提取公因式、公式法等因式分解方法铺垫 “逆运算” 思维框架。 教学目标 能准确说出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清晰区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互逆运算”);能判断一个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如区分 “x -4=(x+2)(x-2)” 是因式分解,“(x+1)(x-1)=x -1” 是整式乘法);能对简单多项式(如 “ax+ay”“x -9”)进行初步因式分解,确保结果为 “整式乘积形式” 且分解彻底。 通过 “观察整式乘法算式→逆向推导因式分解形式→验证变形正确性” 的流程,经历 “从正向运算到逆向思维” 的转化过程,提升 “可逆性思维” 与 “逻辑验证” 能力;在小组讨论 “因式分解的判断标准” 中,培养合作交流与精准表达能力,学会用 “定义” 作为判断依据解决问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核心 ———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能紧扣定义判断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如排除 “非整式乘积”“多项式→单项式” 等错误形式);②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能通过 “整式乘法验证因式分解结果的正确性”(如将 “x (x+3)” 展开为 “x +3x”,验证 “x +3x=x (x+3)” 的正确性);③掌握简单多项式(含公因式或平方差形式)的因式分解步骤,确保结果符合 “整式乘积” 要求。 教学难点:①突破 “逆向思维障碍”,避免 “混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运算方向”,需通过 “对比算式 + 箭头标注方向”(如 “整式乘法:(m+n) k→mk+nk;因式分解:mk+nk→(m+n) k”)强化方向认知;②解决 “分解不彻底” 的问题,如将 “x -1” 仅分解为 “(x +1)(x -1)”,需通过 “提问引导”(“x -1 还能继续分解吗?”)帮助学生建立 “分解到不能再分” 的意识;③理解 “因式分解结果必须是整式的积”,排除 “多项式→整式和 / 差”“多项式→分式乘积” 等错误形式,需通过 “反例辨析”(如判断 “x +2x+1=(x+1) +0” 是否为因式分解)强化定义边界。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用生活实例唤醒 “拆分” 意识,聚焦课题(5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生活情境呈现:①展示实物:6 个包装相同的笔记本,提问:“如何将 6 个笔记本分成几包,每包数量相同?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说出 “分成 2 包,每包 3 个”“分成 3 包,每包 2 个”“分成 6 包,每包 1 个”);②过渡到数学:“在数学中,6 可以拆成‘2×3’‘3×2’‘1×6’,那多项式能不能像这样‘拆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呢?”2. 引出课题:展示整式乘法算式 “3 (x+2)=3x+6”,反向提问:“3x+6 能不能拆成‘3×(x+2)’这种整式乘积的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式分解的意义》,解决这个问题。”1. 生活迁移:积极回答笔记本拆分方法,理解 “6=2×3” 是 “数的拆分”;2. 认知衔接:思考 “3x+6 能否拆成整式乘积”,产生 “想探索多项式拆分方法” 的兴趣,快速进入新课。用 “物品拆分” 的生活实例,将抽象的 “因式分解” 与学生熟悉的 “数的拆分” 建立关联,降低理解门槛;通过整式乘法的反向提问,自然引出 “逆向变形” 的核心,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新课探究:分层构建认知,突破核心难点(20 分钟) (一)环节 1:对比辨析,理解因式分解定义(10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