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 14.2 第4课时 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新课引入 如图,要证明△ACE≌ △BDF,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指明的依据,将应当添设的条件填在横线上. (1)AC∥BD,CE=DF, .(SAS) (2) AC=BD, AC∥BD ,_____. (ASA) (3) CE= DF, , . (SSS) C B A E F D AC=BD ∠A=∠B AC=BD AE=BF 新知探究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时,共有六种情况,我们已经研究了三种:( )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都全等,剩下三种情况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4)三角相等; (5)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6)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SAS 、ASA 、 SSS 新知探究 A B C A′ B′ C′ 探究活动1:AAA 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新知探究 想一想: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B A C D △ABC和△ABD满足AB=AB ,AC=AD, ∠B=∠B,但△ABC与△ABD不全等. 探究活动2:SSA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画一画:画△ABC 和△DEF,使∠A =∠E =30°, AB =EF=5 cm ,BC =DF =3 cm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 角形是否全等? A B M C D A B C A B D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结论 E F D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例1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 C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新知探究 问题: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60° 45° 探究活动3:AAS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知探究 60° 45° 思考:这里的条件与1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1中的条件吗? 75° 新知探究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角边”或“AAS“. ∠A=∠A′(已知), ∠B=∠B′ (已知), AC=A′C ′(已知), 在△ABC 和△A′B′C′中, ∴ △ABC≌△ A′ B′ C′ (AAS). A B C A ′ B ′ C ′ 新知探究 例2 在△ABC和△DEF中,∠A=∠D,∠B= ∠E,BC=EF. 求证:△ABC≌△DEF. ∠B=∠E, BC=EF, ∠C=∠F, 证明: 在△ABC中,∠A+∠B+∠C=180°, ∴△ABC≌△DEF(ASA ). ∴ ∠C=180°-∠A-∠B. 同理 ∠F=180°-∠D-∠E. 又 ∠A=∠D,∠B= ∠E, ∴ ∠C=∠F. 在△ABC和△DEF中, 新知探究 例3 如图,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ED,AB∥ED,AC∥EF. 求证:BF=CD. B F C D E A 证明:∵ AB∥ED,AC∥EF(已知), ∴∠B=∠D,∠ACB=∠E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和△EDF中, ∠B=∠D(已证), ∠ACB=∠EFD(已证), ∵ AB=ED(已知), ∴ △ABC≌△EDF(AAS),∴BC=DF,∴BF=CD. 新知探究 例4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1)△BDA≌△AEC; 证明:(1)∵BD⊥m,CE⊥m,∴∠ADB=∠CEA=90°, ∴∠ABD+∠BAD=90°. ∵∠BAC=90°, ∴∠BAD+∠CAE=90°, ∠ABD=∠CAE. 在△BDA和△AEC中, ∠ADB=∠CEA=90°, ∠ABD=∠CAE, AB=AC, ∴△BDA≌△AEC(AAS). 新知探究 (2)DE=BD+CE. ∴BD=AE,AD=CE, ∴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