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8332

1.2.2 数轴 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39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2,学年,七年级,数学,初中,人教
  • cover
1.2.2 《数轴》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数轴”。数轴是初中数学中第一个将“数”与“形”结合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相反数、绝对值的基础,更是后续学习实数、函数图像、坐标系等知识的起点。教材通过温度计、刻度尺等生活实例引入数轴概念,强调其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对应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数形结合”的思想较为陌生。虽然他们已具备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认知,也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但缺乏用几何方式表示数的经验。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负数如何表示”“单位长度的意义”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情境探究,因此可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动手画图、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兴趣,帮助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温度计、海拔高度、电梯楼层等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轴模型,理解数轴的本质是对现实数量关系的空间表达。 2. 能识别生活中具有“方向性”和“基准点”的数量现象,并尝试用数轴进行刻画。 思考现实世界 1. 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及其必要性,能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构成有效的数轴。 2. 掌握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在数轴上准确标出给定的有理数,并能根据点的位置读出其所代表的数。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规范地绘制数轴,正确标注原点、正方向箭头和单位长度,并在数轴上表示具体数值。 2. 能用数轴解释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关系,说出“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的依据,并应用于简单比较。 实践应用能力 1. 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数轴建模任务,提升动手操作与协作交流能力。 2. 运用数轴解决如气温变化、楼层升降、收支盈亏等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 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 1. 理解“单位长度的一致性”对数轴意义的重要性。 2. 建立“数”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特别是负分数在数轴上的定位。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彩色粉笔、磁性贴纸、温度计实物或图片、数轴模型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生活中的“线”———发现数量的方向性 (一)、展示温度计,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手持一个带有负温刻度的温度计实物,提问:“同学们,今天早上我看到室外温度是-5℃,而教室里是20℃,这两个温度有什么不同?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更冷?”引导学生关注“零下”与“零上”的区别,强调“0℃”是一个分界点。 接着追问:“如果我们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像这样———(PPT动画演示温度计水平旋转),它的刻度还能表示温度吗?如果能,那‘左’和‘右’分别代表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左边是低温,右边是高温;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 此时教师顺势总结:“很好!我们发现,一条带刻度的直线,不仅可以表示长度,还可以表示像温度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数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工具———数轴。”板书课题《数轴》。 (二)、拓展情境,构建初步模型。 继续播放PPT,依次呈现以下三个生活场景: 1. 某地海拔示意图:珠穆朗玛峰+8848.86米,吐鲁番盆地-154米,海平面为0米。 2. 电梯楼层按钮:地下2层(B2)、地下1层(B1)、1楼、2楼…… 3. 银行账户明细:收入+300元,支出-200元,余额变化。 每展示一个场景,教师都提出驱动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