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2135

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 二次函数的零点及其与对应方程、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系(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1566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间的,函数,关系,不等式,方程,必修
    (课件网) 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 二次函数的零点及其与对 应方程、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系 探究点一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探究点二 三个“二次”的关系 探究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探究点四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 ◆ ◆ ◆ ◆ 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课堂评价 备课素材 练习册 答案核查【导】 答案核查【练】 【学习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了解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知识点一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相应二次方程的根和二次不等式的 解集之间的关系 对于二次函数,当 时,得一元二次方 程,这时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交点 的_____;当时,得不等式 或 ,下表给出了当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 方程的根、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关系: 横坐标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 方程无解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 × [解析] 由, 知函数 的图象与 轴没有交点. (2)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 √ [解析] 由, 知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3)方程 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解析] 由 , 知方程 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若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 , 则方程 的两个根是1和2.( ) × [解析] 因为 有一个根是1, 所以,得,所以方程为 , 即,由求根公式得另一个根为 .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5)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两个交点为 ,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 √ [解析] 由函数的图象可知不等式 的解集为 .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二次方程 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1)方程的两根中一根比大,另一根比小 . (2)二次方程的两根都大于 (3)二次方程在区间内有两根 (4)二次方程在区间内只有一根 或 (或)且另一根在区间 内. (5)方程的两根中一根小于 ,另一根大于 探究点一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1 利用函数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1) ; 解:由,得,即 . 因为函数的零点为,且其图象开口向上, 所以 的解集为 . (2) ; 解:由,得 , ,结合函数 的图象知 的解集为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例1 利用函数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3) . 解:设,令,得 , 即,从而或, 因此3和都是函数 的零点, 从而函数的图象与轴相交于点和 . 又因为函数 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所以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 例1 利用函数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变式 利用函数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 解:因为方程的判别式 , 所以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与 轴无交点,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变式 利用函数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2) .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 设函数,因此的零点为,5, 又 的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所以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素养小结]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一般步骤: (1)求方程的解,即函数的零点; (2)结合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及与轴的交点情况确定不等式解的 情况; (3)将解集写成区间的形式. 探究点二 三个“二次”的关系 例2(1)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 ) A. B. C. D. [解析] 结合图象易知,不等式的解集是 , 故选A. √ (2)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则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是 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所以 代入不等式中,得 , 即,化简得,解得 ,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 (3)若不等式对任意 恒 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的两根为 和3, 分类讨论如下:当时,原不等式变为, 显然对任意 ,不等式不恒成立,所以 不符合题意; 当时,原不等式变为,显然对任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