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6629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 七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2024)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26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人教,学期,七年级,数学,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是同类项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2.不改变代数式的值,下列添括号错误的是( ) A. B. C. D. 3.小文在做多项式减法运算时,将减去误认为是加上,求得的答案是(其他运算无误),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 A. B. C. D. 4.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 B. C. D. 5.现有数列(为正整数),满足,为常数,记,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写出的一个同类项_____. 2.已知,,则的值是_____. 3.如表,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子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第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 & # … 4.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在数学活动中,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_____ (为正整数).奋进小组进行了如下分析.如图,可以把求的和转化为求阴影方格的个数,它们把阴影方格的个数扩大一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而大长方形中小方格数的一半就是阴影方格的个数.请你探究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解答题 1.已知单项式与单项式是同类项,求的值.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3.有理数、、,且, (1)在数轴上将、、三个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2)(用“”或“=”或“”填空): , , (3)化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同类项的概念 【解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选择即可. 【解答】 解:、与,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符合题意; 、与,所含字母不相同,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与,所含字母不相同,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与,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不相同,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2. 【答案】 C 【考点】 添括号 【解析】 根据添加括号法则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根据添括号法则,可得 ,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而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3. 【答案】 D 【考点】 整式的加减 【解析】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设这个整式运算中的被减数为,则,从而可求出,再计算即可得. 【解答】 解:设这个整式运算中的被减数为, 由题意得:, 则 , 所以正确的结果是 , 故选:. 4. 【答案】 D 【考点】 去括号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分析: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正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变号.项故不正确;项故不正确;项故不正确;项,故正确.故选. 考点:去括号法则. 5. 【答案】 D 【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解析】 本题考查了数字类变化规律,由数列的规律可以表示出:,进而得出,即可计算,进而求解即可;能够依据已知条件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 , , 同理可得,, , 故选:. 二、填空题 1. 【答案】 答案不唯一,如等. 【考点】 同类项的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写出的单项式里,的指数是,的指数是,系数是其他的数字,都与是同类项, 答案不唯一,如等,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等. 2. 【答案】 【考点】 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 【解析】 本题考查化简求值.熟练掌握整的加减算法则和整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将式子化简,然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 , ,, 原式, 故答案为: 3. 【答案】 【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规律,理解题意、发现循环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