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7296

4.1.3 免疫 课件(29张PPT)-2025-2026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534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1.3,免疫,课件,29张,PPT,-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疾病预防与人体健康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三节 免疫 精彩导入 这里是“身体岛”,岛屿虽小,但各种部门一应俱全,“岛民”们各司其职,共同守卫着“身体岛”的安全。有一天,“守护墙”皮肤响起了“滴滴滴”的警报声,原来是病毒“小胖”率领狐朋狗友入侵岛屿了。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作为岛屿的守护墙,皮肤有什么功能?所有的病毒都能跨越这道屏障入侵岛屿吗?请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里寻找证据。 皮肤上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外。 皮肤、黏膜有很多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有杀菌抑菌的作用;皮肤、黏膜表面寄居有很多的不致病微生物,那些微生物同样也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除了“守护墙”皮肤以外,图文中还有哪些勇敢的“战士”参与了抵御病毒呢? 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和纤毛、泪液和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血液等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与皮肤一起守卫“身体岛”。 1.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和纤毛具有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作用; 2.泪液和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灭细菌; 3.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这些守岛“战士”阻挡或杀死的是一种病原微生物还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这些“战士”阻挡或杀死的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 2.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防御作用。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活动1: 提供多个颜色的气球代表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各组选派一名代表组建“非特异性免疫部队”,大家分角色扮演皮肤、呼吸道纤毛和黏液、溶菌酶、吞噬细胞,来一场剧场版“身体岛保卫战”。 任务一:非特异性免疫 为什么烫伤的皮肤比完好的皮肤更容易感染? 皮肤破损,丧失阻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 感染后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现象,即我们所说的发炎,但是皮肤发炎后有时会自己痊愈,为什么? 溶菌酶能溶解多种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灭细菌;吞噬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这个打不死的病毒,穿越了“非特异性免疫部队”的防线进入“身体岛”。在病毒的攻击下,“身体岛”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越来越多的病毒吵醒了淋巴细胞这个“战神”,随之“战神”被激活,迅速增殖后组织起一支“精锐部队”。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大部分“战神”会产生抗体,抗体是制服病毒的“秘密武器”,抗体专门与前来挑战的这种病毒。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另外一部分“战神”叫作记忆细胞,专门制作“黑名单”,记住入侵者的“面目”,当病毒下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对它们进行“面部识别”,一看到“老对手”,迅速分裂分化产生抗体把病毒“团灭”。这种“战斗”针对性很强,因此叫特异性免疫。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过程、特点: 1.概念: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2.过程 (1)某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 (2)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3)抗体能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4)抗原被消灭后,记忆细胞和部分抗体留在人体内,当这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分裂分化,进而产生抗体,和留存在体内的抗体一起,迅速出击、围攻,使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无法生存和繁殖,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任务二:特异性免疫 3.特点:攻击性、针对性极强,能选择性地将非特异性免疫未消灭的病原微生物逐一清除。并且使人体获得对这种疾病的免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