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87761
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651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第二章
,
地理
,
七年级
,
2024
,
教版
,
学年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重要内容。地球运动作为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的成因,为后续学习气候、自然带等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占据着基石性的地位 。 二、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地球的形状、太阳和月亮等天体有了初步认识,对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尚未深入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球运动原理。 (二)认知能力 此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直观、生动的地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种较为抽象的空间运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但在将具体现象抽象为地理概念、总结地理规律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学习特点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喜欢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想法。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面对较为复杂、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过观察地球仪演示、动画模拟等活动,准确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相关示意图能阐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地理实践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认识地球运动与自然现象、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的成因。 四、评价任务 (一)课堂表现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主动参与地球仪演示、实验操作等活动,对积极参与者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 2.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能否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与小组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讨论任务。对于合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全班展示和表扬。 (二)作业评价 布置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填写地球运动特点表格、绘制太阳直射点示意图并标注相关信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扬,针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 五、学习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数字人万户对太空探索的感想,看到地球在动,是眼花了吗? 回答是运动 承接上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球的自转 1.教师介绍有关地球仪地轴、南北极点的相关知识,示范演示地球的自转。 2.关于地球的自转,如果从南北极上空俯视会怎样呢? 自传绕转中心地轴周期一天(约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 1.观察地球的自转,结合课本自主完成表格的填写。 2.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分别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 自转情况。 1.让学生感受地球自转过程,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情 况。 2.学生动手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理解。 过渡 地球一直自转,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受到呢 ? 发现地球自转的证据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明确的参照物,在没有明显参照物 的情况下,人类很难感知到地球的自转。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地球正在自转的证据。 思考问题 从学生身边现 象出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河流与湖泊【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地形【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