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9368

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5次 大小:45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科学,知识点
  • cover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声音 1. 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4.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6.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8.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9.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 传播声音。 10.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1.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3.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 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 蜗→听觉神经→大脑 14.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5.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6.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7.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18.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19.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0.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3.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4.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25. 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6. 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 27. 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越短,声音越高;弦越长,声音越低。 28.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29.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紧,声音越高,琴弦越松,声音越低。 30. 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 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