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时空定位 课程标准 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导入 想“手撕一个日本鬼子”究竟有多难! 1937年·中日综合国力对比 1937年·中日军备生产能力对比 中国 日本 比率 工业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1:4 钢铁年产量 4万吨 580万吨 1:145 煤年产量 2800万吨 5070万吨 1:2 铜年产量 0.07万吨 8.7万吨 1:121 石油年产量 1.31万吨 169万吨 1:129 年产量 中国 日本 飞机 0 1580架 大口径火炮 0 744门 坦克 0 330辆 汽车 0 9500辆 造船 不详 47.32万吨 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帝国主义...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8—11月淞沪会战 1937年9—11月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1938.6-10 武汉会战 1941.12-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淞沪会战 战况: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地点:上海 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 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太原会战 战况: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 结果:取得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意义: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也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徐州会战 战况: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地点:徐州 结果:5月初,徐州失守 时间:1938年1月—5月 意义: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 ———《李宗仁回忆录》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武汉会战 战况: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地点:武汉 结果: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武汉失守。 时间: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意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第三次长沙会战 战况: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 结果:中国取胜 时间: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意义: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中国军队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了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