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1768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 第十五课和厌学说再见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7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格式,教学设计,再见,学说,第十五
  • cover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 第七课和厌学说再见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课和厌学说再见 单元 三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清晰知晓克服厌学情绪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主动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准确合理地进行归因,逐步将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学习的热爱,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掌握克服厌学情绪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难点 学会运用合理的归因方式,准确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学习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观看图片、视频 利用幽默风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新课的讲授营造良好的氛围 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诉我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55 内容,提出思考问题:1. 小强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什么?2. 在你看来,学习是快乐还是辛苦的?指出将学习视为痛苦之事是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总结厌学原因: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2. 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3. 采用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厌学情绪。4. 学习压力过大,给心理造成负担,产生厌学心理。5. 存在自卑心理,多次遭遇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信心。提出互动问题:1. 你在学习中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不喜欢学习呢?2. 针对不同的厌学原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享有哪些解决措施?活动二:动机测试指导学生完成教材 157 页的测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打勾。告知学生测试结果的判断标准:A 栏目选择 3 项以上,学习动机 “过弱”;B 栏目选择 3 项以上,学习动机 “过强”。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活动三:思维转换1. 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2.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并填写教材 P158 的转换单。引导学生思考:1. 当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内心的感觉有什么变化?2. 通过参与本次活动,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或新感悟?活动四:体验课堂展示期末试卷发下来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成绩不理想时的不同分析情况。引导学生思考:1. 分析四位同学的归因方式,探讨这些归因方式分别会带来什么结果?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考试失败时,经常采用的归因方式是外界因素、自身因素还是努力程度因素?归纳总结破除厌学情绪的方法。课外链接:介绍根特的集中注意训练法,讲述当他读书前或在书房思考问题时,会透过窗户凝视远方屋顶上随风摆动的风向标箭头,一边盯着风向转动,一边沉浸于思考之中。解释这种方法看似平常,但能在凝视视点的过程中,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深度。推荐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鼓励学生课后观看。 阅读材料,深入思考问题,积极分析厌学原因。认真完成测试,并在交流环节分享自己学习的目的,倾听他人观点。在小组内积极讨论,认真填写表格,深入思考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结合展示内容思考问题,总结整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根特的集中注意训练法等拓展知识。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寻找问题根源。通过测试,帮助学生从自身学习动机入手,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建立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剖析自身对学科不喜欢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不能因偏见影响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考试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从他人的归因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归因方式,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检验本堂课的教学实效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