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454

14.《蜜蜂》教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09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蜜蜂,教案
  • cover
我是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 三下《蜜蜂》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蜜蜂》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通过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通过精读课文《花钟》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又通过略读课文《小虾》对已学的方法进行巩固和运用。“交流平台”为学生梳理和总结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要点清晰,举例典型,易于理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上学期学生围绕“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写下了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文本解读】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了实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的经过部分,具体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先是捉些蜜蜂放进纸袋,让它们与外界隔绝;接着走到四公里外给蜜蜂做上记号后放飞;然后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通过实验证明蜜蜂确确实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第2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当法布尔看到“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时,他猜测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当法布尔看到“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时,他猜测“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并怀疑它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第3-7自然段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法布尔放飞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两点四十分”飞回两只,“傍晚时”飞回三只,“第二天”发现一共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从中可以知道法布尔观察的时间比较长,有耐心;收集的数据充分,讲实证。这印证了法布尔曾说过的话:“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本文语言表述十分严谨、客观。在交代实验目的时用了“听说”一词;在实验未果前用的是“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在得出结果后用的是“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在表述对实验结果的思考时,用了“不是……而是……”这样一组关联词,坦率地说出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基于本课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