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 海底世界 一、教材解读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针对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内容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海底世界》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不仅课文整体结构非常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段话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并能尝试运用到写话和习作当中去。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借助关键句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通过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理解第四、五自然段从“不同特点”把关键句的意思写清楚,理解“免费的长途旅行”、“反推力”等词语的生动表达,体会生动的语言。 3.迁移学习,能用上“抓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借助关键句”把事物的几个方面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理解第四、五自然段从“不同特点”把关键句的意思写清楚,理解“免费的长途旅行”、“反推力”等词语的生动表达,体会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单、学习单 教师:多媒体设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抓关键句,整体感知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二)游戏挑战,任务驱动。 第一关:总结预习情况,学习难读的词语。 第二关: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底世界? 第三关:课文具体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呢? 小结:借助关键句我们就知道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 板块二:品读感悟,发现特点 (一)学习海底动物 探险活动一: 读一读第4自然段,圈一圈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几种动物,想一想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呢? 1.交流反馈:这段话写了哪些动物呢?指名说并随机圈画海参、乌贼和章鱼、有些贝类。 2.结合《课堂作业本》第五题,介绍海底的动物。 探险活动二: 海底世界要举行“特色之星”的评选活动,找一找海底动物活动的特点,小组合作为四类动物写荣誉称号,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写在颁奖卡上。 1.课件随机呈现句子【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1)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游得很快呢? (2)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它游得这么快吗?结合“梭子”解释。 2.课件随机呈现句子【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1)联系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追问:海参是什么爬的? (2)对比朗读:刚才,我们发现海参爬得是那样的慢,前边梭子鱼游得是那样的?谁能把这极快、极慢的两种动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课件随机呈现句子【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1)师生合作表演,感受特殊的“后———方法。 (2)追问表演者:刚刚你是利用什么迅速后退的?当突然往前喷水的时候,水会回过来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反推力) 4.课件随机呈现句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通过字典解释,理解 “巴”的意思。 (2)设置情境,朗读感受:现在,你们就是小贝类,你们的心情怎样啊? 5.情境思辨:海底世界的动物大约有20多万种,可是,作者在介绍的时候却偏偏选择了这四类动物。为什么会选这四种呢? 总结:是呀,这四种动物它们的活动方法都是特别的,所以我们要把事物写清楚,就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二)学习海底植物 探险活动三: 读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