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493

11牛郎织女(二)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27514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牛郎织女,课件,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牛郎织女(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牛郎织女(二)》的完整情节,通过排序、配文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清晰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简略情节展开合理想象,补充细节并进行创造性复述,同时借助连环画创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3.带领学生对比阅读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及中外民间故事,分析其异同,总结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积累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表达特色。 二、拓展资源 丛书:《孟姜女哭长城》《凤凰山》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的“民间故事汇”活动还在继续。上节课,我们跟着牛郎织女走进了温馨的茅屋,见证了他们男耕女织的幸福时光。可民间故事的魅力,往往藏在波折里。这节课,《牛郎织女(二)》将为我们揭开更动人的篇章:王母娘娘的阻挠会带来怎样的分离?鹊桥相会的传说又藏着多少深情?带着对这些情节的好奇,我们继续品读。记住,这些或甜或涩的片段,都是你们在“民间故事汇”上创讲时的珍贵素材,让我们边学边琢磨,怎样把这份经典讲得更动人吧! 本节课共有2个学习活动,分别是活动一:彩绘民间故事;活动二:研读民间故事。 活动一:彩绘民间故事 1.出示《牛郎织女(二)》连环画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片段。 2.学生提炼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为画面配上简洁流畅的文字,要求文字与画面相符,准确体现情节核心。 注意学习提示:找文章关键情节,圈画人物动作、环境等关键信息;文字概括简洁明了。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情节,讨论连环画后续页面应呈现的内容(如老牛去世、王母抓织女、牛郎追妻、天河相隔、鹊桥相会等),分工完成画面构思与配文,形成完整的连环画故事。 4.各小组推选代表展示连环画作品,并结合配文讲述《牛郎织女(二)》的故事,其他同学根据“文字与画面相符”“文字简洁流畅”“场景分配合理”“情节清晰完整”“能根据建议适当调整”等评价要素进行评价。 活动二:研读民间故事 1.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二)》中王母娘娘的行为以及牛郎、织女的应对,说说强大势力的压迫与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2.自主阅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完成表格要求。 引导学生按照“读文--圈画关键信息--简洁概括文字”的方法,找出秦始皇的压迫行为与孟姜女的行动,分析孟姜女刚烈勇敢、反抗强权、宁死不屈的人物形象。 对比《牛郎织女(二)》与《孟姜女哭长城》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总结两篇民间故事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共性 ——— 通过主人公反抗强大势力的行为,展现对真挚情感的坚守与对正义的追求。 3.自主阅读《凤凰山》的故事,借助情节放大镜,选择故事中写的简略的情节,发挥想象,把情节说的更具体一些。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简略的情节(如秋姑绣白绫的过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秋姑绣白绫时的专注神情、使用的丝线颜色、内心的心理活动(如对完成凤凰图的期待、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婆婆的感激),并进行口头创讲,使情节更具体生动。 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彩绘故事、研读分析、对比阅读等活动对《牛郎织女(二)》及其他民间故事的学习,强调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大家一定要传承民间故事。 作业布置 选择《牛郎织女(二)》中自己最喜欢的情节,结合课堂上的创讲思路,将其改编成一个简短的话剧剧本,要求包含人物对话、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板书设计 1(课件网) —在此输入标题— 中间页小标题为黑体36号字加粗,正文为楷体32号字,行间距1.5倍,若文字过多可适当调小字号和行间距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