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练习 一、交流平台:掌握阅读方法 1. 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书时先明确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更高效 B. 应根据阅读任务,筛选关联性强的材料重点阅读 C. 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也需逐字逐句细读以全面理解 D. 阅读时要结合略读抓大意、细读抓关键的方法 2. 若带着 “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并教他人玩法” 的任务重读《竹节人》,下列内容可快速浏览的是( ) A. 竹节人的材料准备与组装步骤 B. 竹节人的关节连接与固定技巧 C. 同学们课间玩竹节人的欢乐场景 D. 操控竹节人 “对打” 的动作要领 3. 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 (1)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的阅读方法完全相同。( ) (2)精读适合挖掘细节、理解深意,略读适合快速把握文章框架。( ) 二、词句段运用:锤炼语言表达 (一)仿写 “入迷” 情景 1. 读例句,注意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仿写 “爷爷下棋入迷” 的情景。 例句: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仿写:_____ 2. 补充句子,展现 “妹妹看漫画书入迷” 的样子: 妹妹捧着漫画书坐在沙发上,,连妈妈喊她吃饭的声音都没听见,直到爸爸把饭菜端到眼前,她才_____。 (二)学习有序表达 1. 读语段,完成练习: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 - 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多数生命至关重要;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这段话的表达特点是( )(多选) A. 总分结构,先总述后分点说明 B. 用 “一是…… 二是……” 的句式有序列举 C. 每个条件都搭配具体解释 D. 结尾有总结性语句 (2)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 2. 选择话题,用上述方式表达: 话题一:竞选班级劳动委员 话题二:请求妈妈允许周末学画画 我选话题_____:_____ 三、日积月累:品读古诗《春日》 1. 补全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 2. 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代)诗人_____,他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后世尊称 “朱子”。 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胜日:_____ (2)寻芳:_____ (3)等闲:_____ (4)光景:_____ 3. 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 “等闲” 的意思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诗中 “万紫千红” 一词写出了( ) A. 泗水滨的地形复杂 B. 春天的百花盛放景象 C. 诗人的心情愉悦 4. 简答题: 这首诗既描绘了春日美景,又蕴含着哲理。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交流平台 1. C 解析: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略读,无需逐字逐句细读,这样能提高阅读效率。 2. C 解析:“玩竹节人的欢乐场景” 与 “制作指南”“玩法教学” 无关,可快速浏览。 (1)× 解析:阅读目的不同,方法应灵活调整,如 “了解大意” 用略读,“分析细节” 用精读。 (2)√ 解析:精读与略读的功能不同,需结合使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仿写 “入迷” 情景 1. 示例:树荫下的石桌旁,爷爷和李爷爷摆开了棋局,围了好几个人看。爷爷盯着棋盘,手指捻着棋子半天没落下,连茶水凉了都没察觉,直到太阳西斜,才发现该回家做饭了。 解析:通过动作(盯棋盘、捻棋子)、细节(忘喝凉茶)体现入迷,结合环境与结果增强画面感。 2. 示例:眼睛死死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