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本 章 复 习 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用代数运算和函数图象揭示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奇偶性等. 2. 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并能综合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3.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掌握五种幂函数y=x,y=x2,y=x3,y=x,y=x-1的图象特点及其性质,并会应用. 4. 在现实问题中,能利用函数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活动一 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二 探究求定义域的方法 例1 (1) 求y=+的定义域; (2) 已知函数y=f(x+1)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y=f(x)的定义域. 1. 函数定义域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的集合,一般要求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2. 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 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定义域,只需使函数有意义即可. (2) 没有具体解析式时,根据已知函数定义域求解,即视为整体来求解. (3) 应用题当中,需满足问题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特别提示:求定义域时要使每个式子都有意义,所以通常取交集. 活动三 探究求值域的常用方法 例2 (1) 求函数y=-2x2+4x+6的值域; (2) 求函数y=2x+4的值域; (3) 求函数y=的值域. 1. 函数的值域即为函数值的集合,一般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常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2. 值域的求法,就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而言,暂时介绍如下三种方法: (1) 二次函数型利用“配方法”. (2) 换元法(注意换元后新元的取值范围). (3) 形如y=(a,c≠0)的函数用分离常数法. 特别提示:关于“配方法”,若有定义域加以限制的,可画出图象,利用图象法解决.对于值域来说,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值域就一定相同,即为同一函数,所以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只需看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相同. 活动四 探究函数解析式求解的常用方法 例3 (1) 已知f(x)为二次函数,且f(x+1)+f(x-1)=2x2-4x,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 已知2f(x)+f=3x,x≠0,求函数f(x)的解析式; (3) 设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且f(x)+g(x)=(x≠±1),求f(x),g(x)的解析式; (4) 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函数f(x)的解析式. 1. 换元法:将自变量如“+1”换作另一个元素(字母)t,然后从中解出x与t的关系,代入原式中便可求出关于t的函数关系,此即为函数解析式,但在利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否则就得不到正确的解析式,此法是求函数解析式时常用的方法. 2. 待定系数法: 若已知函数是某个基本函数,可设表达式的一般式,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系数. 3. 方程消元法: 方程消元法是指利用方程组通过消参、消元的途径达到求函数解析式的目的. 4. 化归法:利用奇偶性的定义求某个区间上的解析式,可利用化归的思想,转化到对应的已知解析式的区间上求解. 活动五 探究分段函数 例4 (1) 求函数f(x)=的值域; (2) 已知f(x)=求f(5)的值; (3) 已知函数f(x)=作出此函数的图象; (4) 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x(单位:min)与相应话费y(单位:元)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①当月通话时间为50 min时,话费为多少元? ②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 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取值集合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值集合的并集. 2.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关键是判断所给出的自变量所处的区间,再代入相应的解析式;另一方面,如果题目中含有多个分层的形式,那么需要由里到外层层处理. 3. 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其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作图的关键是根据定义域的不同分别由表达式作出其图象,作图时一要注意每段函数图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要注意判断函数图象每段端点的虚实.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