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98133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4953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统编
,
历史
,
七年级
,
2024
,
学年
,
18课
18《清朝的边疆治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边疆治理专题,构建了“军事平叛—制度创新—文化认同”的完整治理体系。上承明朝“改土归流”与元朝“宣政院辖地”,下启近代“边疆危机”,是中国古代疆域治理从“松散羁縻”到“制度化统合”的关键转型期;与同期沙俄东扩、英国殖民印度形成国际对比,凸显清朝边疆政策在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历史定位二、学情分析 1.认知优势与障碍 优势:通过新闻媒体对“台湾问题”“西藏发展”有初步认知,对“郑成功”等历史人物有感性认识; 障碍: 概念理解:难以区分“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的职权差异; 逻辑关联:对“平定叛乱—设置机构—经济开发”的治理逻辑缺乏系统认知; 现实迁移:不了解清朝“因俗而治”与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2.差异化需求 基础层:需通过时间轴、表格梳理治理措施; 进阶层:需分析“军事手段与怀柔政策”的互补性; 拓展层:可探究“边疆治理与国家财政”的互动关系。 三、课时目标 时空观念:绘制《1680—1790 年清朝边疆治理动态地图》,标注 1684 年台湾府、1727 年驻藏大臣、1762 年伊犁将军等节点的时空关联;比较清朝与元朝对西藏管辖的空间范围差异,说明治理深化的趋势; 史料实证:从《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中提取“驻藏大臣掌军事外交”条款,论证中央对西藏的主权强化;结合《平定准噶尔图卷》中的兵器服饰,还原清军平叛的民族构成; 历史解释:用“制度工具”模型解析清朝如何针对台湾(行政建制)、西藏(宗教制衡)、新疆(军政合一)采取差异化策略;分析土尔扈特部东归路线与沙俄扩张的时空重叠,理解民族迁徙的国际背景; 唯物史观:通过伊犁将军辖区“屯田户数—粮食产量”数据,理解边疆治理对经济开发的推动;从“自然经济—中央集权”视角,解释清朝为何在台湾、新疆推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家国情怀:临摹郑成功招降书手迹,撰写《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历史法理》;制作《六世班禅拒英》连环画,体会边疆治理中的民族气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对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额具体治理措施;清朝疆域的范围 教学难点:理解清朝边疆治理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意义;认识清朝边疆治理与现代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联系 五、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群:边疆治理的中国智慧———从清朝实践到当代启示(45 分钟) 1.情境导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边疆治理听证会”(7 分钟) 播放课件中《清朝前期疆域图》动态视频,学生扮演“康熙朝理藩院官员”,就“如何管辖新纳入版图的边疆”进行模拟听证,引出“因俗而治”的核心议题。用“拼图游戏”让学生将“台湾府”“驻藏大臣”等措施卡片对应到四大边疆区域,建立空间认知。 2.探究活动一:东南海疆的“收复—建制”双步曲(10 分钟) 研读课件中郑成功招降书原文与荷兰殖民者回信,制作《收复台湾法理证据链》;对比 1683年施琅《恭陈台湾去留疏》与 1684 年康熙谕旨,辩论“弃台论”与“留台论”的利弊。虚拟参观“台湾府衙遗址”VR 展厅,标注“知府衙署—军事要塞—文庙”的布局,理解治理意图。 3.探究活动二:雪域高原的“宗教—政治”平衡术(12 分钟) 分组解读《五世达赖金印》《班禅额尔德尼印》实物图,分析“册封制”如何将宗教领 袖纳入官僚体系;模拟“金瓶掣签”仪式,用抽签盒模拟灵童遴选流程,理解满汉藏三文字签与驻藏大臣监督的制度设计。 这幅图位于布达拉宫红宫的西大殿。该壁画生动地记述了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赴京、觐见顺治皇帝以及在京期间游乐等各项活动和当时的欢迎盛况,完整地展现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全过程。画面中的人物表情生动,五世达赖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24页)(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