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240

3.2 世界的气候类型 教案+课件(共74张PPT)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2701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图版,地理,学年,2025-2026
    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世界气候》 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第1-3课时 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气候分布图,认识不同温度带、不同海陆位置的气候差异,理解世界气候的区域多样性。 综合思维:结合气温降水数据与分布规律,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建立因素-气候-景观-人类活动的逻辑关联。 人地协调观:认识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景观、动植物分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需适应气候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判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绘制气候类型分布简图,提升地理图表的读取与绘制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世界气候》的核心内容,承接“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聚焦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影响,是后续学习气候对农业、聚落等影响的基础。教材以“温度带”为逻辑线索,通过分布图、气温降水图、景观图和案例,将抽象气候知识具象化,符合初中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突出“对比分析”(如热带草原与热带季风气候)和“联系实际”(如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气温、降水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初步判读气温降水图,但对“气候类型的特征区分”(如热带草原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与纬度/海陆的关联”仍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对“气候与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的联系”缺乏系统认知,需通过案例和对比活动突破难点,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1.能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准确归纳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及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区分易混淆气候类型。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和海陆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解释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1.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及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与分布规律。 2.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3.纬度、海陆、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难点: 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2.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的特征及植被适应性(叶片厚、蜡质层)。 3. 高山高原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成因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展示】呈现 “北纬 40°附近四地景观图”,标注纬度(40°N)和大致经度。 【问题设问】“同一纬度(40°N),为何自然景观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与哪种地理要素直接相关?结合之前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尝试推测原因。” 观察景观图,结合 “气温、降水影响植被” 的前置知识,思考景观差异与气候的关联,自由发言。 通过同一纬度的景观差异,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景观差异→气候差异”的初步认知,自然导入“世界的气候类型”主题。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叠加“五带划分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标注关键纬线度数(0°、23.5°N/S、66.5°N/S)”。 2、发放空白分类表格,提出任务:“结合地图,将图中气候类型按‘热带、温带、寒带、特殊’分类,填写到表格中,小组内可讨论交流”。 3、 巡视各小组,针对分类困难的小组(如温带气候类型混淆),提示“参考五带线位置,温带气候多在 23.5°-66.5°之间”。 4、展示正确分类表格,强调“气候类型分布与五带的大致对应关系”,补充 “高山高原气候为特殊气候,不受纬度限制,受地形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