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410

4.1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 教案+ 课件(47张PPT)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3522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图版,地理,学年,2025-2026
    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章《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 第一节《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第1-2课时 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大洲、不同纬度、海陆、地形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理解人口分布的区域关联性,建立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的对应认知。 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增长数据、分布图表,综合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规律,以及自然(纬度、地形、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共同影响,培养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理解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分析人口增长曲线图、解读人口分布地图,提升提取地理信息、处理数据、绘制简单关联图表的实践能力,能结合本地人口情况举例说明相关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章《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的开篇内容,承接第三章“世界气候”的自然地理基础,开启人文地理模块的学习,是“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体现。教材以“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为核心,通过曲线图、分布图、数据表等直观形式呈现知识,辅以“计算”“思考”等活动,符合初中生“从具象到抽象、从数据到规律”的认知逻辑,同时为后续“城乡景观”“文化差异”的学习铺垫人口背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纬度与气候”“地形类型”等自然地理知识,对“人口”概念有生活化认知(如本地人口数量、人口普查),但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专业术语较陌生,且缺乏对“数据-规律-原因”的逻辑分析能力。此外,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差异”的认知局限于局部区域,需通过地图拓展全球视野,通过计算活动深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描述18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并说出人口增长快慢的时间差异。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判断人口增长状态(正增长、负增长、零增长),并对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 3.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能结合数据表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找出人口密度最大与最小的大洲。 4.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半球、纬度、海陆、地形规律,并简要分析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2.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半球、纬度、海陆、地形)及人口密度的计算。 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 2.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对人口分布的综合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展示】 播放联合国“80 亿人口日”(2022 年11月15日)相关新闻片段,展示“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宣传海报。 【问题设问】 1. 你知道世界人口目前已突破多少亿? 2. 为什么联合国要设立“世界人口日”? 3. 结合生活观察,你觉得人口数量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观看新闻片段与海报,结合生活经验(如学校人数、城市交通)思考问题,自由发言,分享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初步认知。 通过热点新闻与生活关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建立“人口数量变化与现实生活”的初步联系,自然导入课题。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 (1)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1830-2022年)”,标注关键时间节点(1830年10亿、1930年20亿、197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