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414

第二单元5. 通过感官来发现(学历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2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教科,科学,上册,一年级,学年
  • cover
课题名称 5. 通过感官来发现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要求,学生应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基本特征,并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获取信息。本课属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两个核心概念的交叉内容,强调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冷热、软硬等基本属性,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人类有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每种器官都能帮助我们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理解不同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是互补的。 2.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对比分析使用单一感官与综合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差异,初步建立“多角度观察更全面”的思维方式;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受。 3. 探究实践:能主动参与观察活动,正确使用感官对常见物品进行看、听、闻、摸、尝等操作,在安全前提下完成探究任务;能在提示下记录观察结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4. 态度责任:意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观察体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 学习重点 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我们常用的五种感觉器官; 能说出每种感觉器官对应的主要功能,如眼睛看颜色形状、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皮肤感知冷热软硬; 能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正确调用相应感官获取信息,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观察所得。 学习难点 准确区分不同感官所接收的信息类型,避免混淆,例如将“闻到香味”误说成“看到香”或“尝到香”; 在没有品尝的情况下判断食物种类存在困难,需引导学生理解某些感官的局限性; 部分学生可能因害羞或不确定而不愿表达观察结果,需要创设安全、鼓励的心理环境促进表达。 评价任务 1. 能准确指出五种感觉器官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功能 2. 能独立完成感官匹配游戏并正确连线 3.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观察并口头描述至少两种感官体验 4. 能遵守安全规则,不随意闻或尝未知物品 5. 能在图示提示下完成简单的观察记录单填写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实物材料:红色苹果、柠檬片、棉花球、小铃铛、砂纸、冰块、温水杯、布袋若干; 制作感官功能卡片(图文结合),用于配对游戏; 设计简易观察记录表(含图画提示); 建议采用“情境导入—游戏体验—讨论归纳—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突出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 特别提醒:所有可入口材料必须确保清洁卫生,禁止使用药品或不明液体,强调“不尝未知物”的安全原则。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猜猜我是谁? (1)、神秘盒子引好奇。 教师拿出一个不透明的布袋,轻轻摇晃,发出轻微响声,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藏着几种特别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但有一个规则:不能直接打开看,要用其他办法来猜!”接着展示手中的袋子,让学生围坐成半圆形,营造神秘氛围。说明今天的任务就是当一名“感官侦探”,只准用身体上的“探测器”去发现秘密。提问:“平时我们靠什么知道外面的世界呀?”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经验,自然引出“眼睛”“耳朵”等词汇,为后续分类做铺垫。 (2)、启动感官初体验。 邀请一位学生上前,蒙住双眼,仅用手伸进袋中触摸一件物品(如小铃铛)。提问:“你现在用了哪个‘探测器’?”待其回答“手”后,进一步引导:“手上有许多神经末梢,能感觉到冷热、软硬,这其实是我们的皮肤在工作。”再换另一名学生靠近袋子轻嗅,询问:“你闻到了什么?是用哪里感觉到的?”帮助学生建立“鼻子用来闻气味”的联系。随后播放一段鸟鸣声录音(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