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454

3.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教案+课件(共62张PPT)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84561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八年级,2024,图版,地理,学年
    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第1、2课时 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认识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理解区域气候的多样性。 综合思维: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相结合,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火山地震的防治),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等活动,提高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世界气候》的基础内容,主要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气候类型及影响奠定核心基础。教材通过图表分析、生活案例和实验演示,将抽象的气候要素转化为直观认知,符合初中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中国气候等关内容。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等现象有直观感受,但对“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判读”“分布规律成因”等抽象内容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对“纬度、海陆、地形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逻辑关系缺乏系统认知,需借助实例和实验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用术语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差异、地形影响)和降水(赤道多两极少、沿海与内陆差异等)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解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如海拔每升100米气温降 0.6℃,迎风坡降水多)。 4. 学会判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能绘制简单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重难点 重点: 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纬度、海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 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基本判读方法。 难点: 1.等温线弯曲与海陆、地形的关系。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与背风坡)。 3.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设问】展示2025年印度高温天气新闻图片(45℃以上)和南极科考站低温数据(-80℃左右),提问:“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如此显著?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下雨、下雪等降水现象,在全球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 观察图片数据,结合生活体验(如夏天海边凉爽、山地气温低),思考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自由发言。 通过极端天气案例和生活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气温和降水具有区域差异的初步认知。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旧知回顾 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展示百叶箱图片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提问:“气温是如何测定的?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出现在什么时间?一年中呢?” 2.等温线的判读 【类比讲解】结合等高线知识,讲解等温线的定义(气温相等点的连线)和基本特征(同线等温、疏密反映温差大小)。 二、世界的气温 1.【图表对比分析】 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观察: - -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什么? -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和海洋气温在夏季和冬季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原因是什么? - 对比等高线,归纳等温线判读要点(如闭合等温线表示高温或低温中心) 教师归纳“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明确纬度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