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故事二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本课“拜。桓。敷”等10个生字,正确理解“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 难点: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所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初读感知 扁鹊治病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医术高超,原名秦越人。 蔡桓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 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词句并批注勾画,和同桌交流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 互动课堂 点出扁鹊的身份是医生 病在皮肤上 只是看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侯有病,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 起因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傲慢 自以为是 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蔡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侯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去。 病在皮肉之间 病到肠胃里 经过 不相信 不高兴、不理睬 非常不高兴 病在皮肤 病在皮肉 病在肠胃 固执己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说明扁鹊已经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救了,更加反映出扁鹊的医术高明。 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侯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病得非常严重 可见扁鹊的处世智慧 结果 纪 昌 学 射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起因 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经过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可以看出纪昌片刻也不敢耽误。 纪昌第一次是怎样练习眼力的? 第一次练习眼力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纪昌第一次练习眼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意思是:有相当的造诣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纪昌第一次练习眼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意思是:有相当的造诣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提出要求 第二次练习眼力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纪昌第二次是怎样练习眼力的?成效如何? 纪昌第二次练习眼力 用牛尾毛拴住虱子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