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zhài fǎn tái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被称 作“诗佛”。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前期的诗多咏政诗和边塞诗,风格热情奔放,后期多作山水田园诗,风格自然优美、清雅冲淡。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zhài fǎn tái 返 书写技巧:先写里面的“反”,再写走之底,注意走之底的第二笔“横折折撇”要写得自然流畅,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在今陕西蓝田,王维曾在这里隐居。柴,同 “寨”,栅栏,这里读 zhài。 ②〔但〕只,只是。 ③〔返景〕傍晚的阳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理解诗句 “空山” 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不见人”却能“闻人语响”? 在一座空荡荡的大山里,四处看不到人影,可是却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显得山林越发安静了。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理解诗句 傍晚的阳光 又、再 阳光一缕缕地射进来,照在青苔上,青苔绿得发亮,树林里光影斑驳,特别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古诗赏析 诗人描绘了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静谧、清幽的画面,山林空寂无人,偶尔听闻人语,夕阳余晖洒在青苔之上。 古诗赏析 诗人通过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反映出他远离尘世喧嚣,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自然之中。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古诗背诵 课堂小结 《鹿柴》 空山 返景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幽静之美 《鹿柴》这首诗借助空山、人语、返景、青苔,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清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鹿柴》这首古诗,认识了生字“返”“苔”,并且掌握了“返”的书写方法,理解了《鹿柴》这首诗的诗意,感受了诗人笔下空山深林的幽静之美。课后同学们可搜集王维的其他诗作,读一读,感受王维所写的诗的魅力! 20.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天门山 说说你都想到了哪些山名,同时简单说说自己对这座山的了解。 天门山:今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一座天然的大门,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因其诗歌想象大胆奇诡,富于浪漫气息,后人称其为“诗仙”。 楚 书写技巧:两“木”并排紧靠,右“木”稍高,捺变点。“疋”横钩稍短,竖画居中,撇短,捺画长而舒展。 断 望 wàng duàn chǔ 孤 书写技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的横画变成提画,右边中间部分是竖提、点两画,不能写成了一笔竖画。 岸 至 zhì àn gū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开〕打开,这里指长江断开了天门山。 〔回〕回旋。江水被阻隔产生旋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看到了哪些自然景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理解诗句 注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分成两座山。 〔开〕打开,这里指长江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