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运用地图等资料,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5.运用地图等资料,了解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1.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 3.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性质。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5.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6.旱涝灾害与我国雨带推移规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二十四节气是指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其划分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二十四节气的最早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阳历日期基本固定,一般仅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哪些?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有哪些?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有哪些? (展示PPT课件) 一、气候复杂多样 1.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我国气温特点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看它大体经过哪些山脉和河流?此线以北和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会有怎样的现象?为什么? 秦岭—淮河线,此线以北气温在0℃以下,河流在冬季有封冻现象。以南的气温在0℃以上,河流在冬季没有封冻现象。 2.找出我国1月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地方,计算它们之间相差多少摄氏度? 3.由此得出我国冬季气温空间分布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学生讨论回答: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5.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气温最低的地区。 夏季,气温的最低值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 6.同1月相比,7月南北温差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讨论回答: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较南方小,但是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使南北方得到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 (二)温度带的划分 1.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示意图,说出我国有哪些温度带和气候区,并谈一谈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秦岭—淮河线。 3.读图说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海南岛、云贵高原、东北平原等所处温度带或气候区。 4.我们开封属于哪个温度带?作物熟制如何?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 (三)我国降水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线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2.在图中找出我国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