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6858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21540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时代 国家 人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是啊,我们都应当能够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进京赶考”,能“考”成功吗? “给你一张过去的报纸,看看那时我们的故事” 渡江战役结束 1949.3 1949.4 1949.1 1947.9 1947.6 1947.3 北平解放 平津战役结束 杜鲁门主义 提出 马歇尔计划 提出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经互会成立 七届二中全 会召开 会后党中央迁往北平 北约成立 学习任务:根据20世纪中叶地图和中外大事记(部分)时间轴,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时代背景。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1946.6 1945.8 抗日战争 结束 解放战争 全面爆发 1.国际: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政策。 (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2.国内:(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农民穷苦,经济凋敝,财政困难, 综合国力不强,国际地位不高。 (3)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民心。 时代之问 纷繁 复杂 百废 待兴 中国将要向何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 2、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0年确定)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标志: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剿匪镇反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 地区。 2.概况:人民解放军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思考: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哪些国土尚未解放? 华南、西南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二)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地区:新解放区(即原来的国统区)。 3.内容:1950年夏,颁布《 》; 到 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4.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 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②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 ”。 废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