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8575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11-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4847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南亚,东亚,美洲,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印 度 文 化 4000多年前:哈拉帕文化———印章文字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哈拉帕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印度河古城哈拉帕坐落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 使用印章的目的,是商人为了明确仓库或成捆货物的所有权,通常把盖有自己印记的陶土牌系在绳索上,或贴在紧闭的门上,以免他人侵占。 (一)古代印度概况 任务一: 阅读课本P26、P35第4段,纲要下P24,总结梳理古代印度地理概况及政权变迁概况。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政权概况: ①4000多年前:哈拉帕文化———印章文字 ②前1500年,雅利安人———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③公元前6-前4世纪:列国时代———佛教产生 ④公元前324到前187年:孔雀王朝———佛教兴盛 ⑤约320年~约540年:笈多帝国———印度教 ⑥13-16世纪德里苏丹国(突厥人)———伊斯兰教 1、地理概况: 任务二:阅读课本P26-27,总结梳理古代印度文化概况,完成表格 类别 内容 宗教 文学 文字 艺术 数学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诗歌总集(歌颂神明,祭祀经书):“四吠陀”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等 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二)古代印度文化 1、宗教 (1)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的泛称,玄奘又曾将它译作族姓制度。在西方,人们通常把印度的这种制度成为喀斯特制度。这种制度的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而其萌芽则可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问题探究】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特点: 1、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种姓世袭 2、职业世代相传 3、实行种姓内婚制 4、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评价: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制造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佛教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背景: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3、内容:①提出“众生平等” ②消除欲望,忍耐顺从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4、评价:影响:政治上: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思想上: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艺术上: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佛教的传播 ①两汉之际,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 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③南传佛教传入东南亚,渗透入东南亚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 家的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②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与当地文化 相融合,10世纪后形成了藏传佛教。 (3)印度教 1、时间:4世纪 2、兴起、发展: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3、内容: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主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