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5.去外婆家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婆、候”等14个生字,会写“宝、活”等9个生字,会写“宝贝、干活”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外婆家带给“我”哪些乐趣,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4.能和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 学习 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外婆家带给“我”哪些乐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亲情的。 学情分析 本文的语文学习要素之一是读好长句子,经过一年级的积累和训练,断句的能力在逐步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有趣的“句子拉拉面”的方式,把句式由短变得越来越长,让孩子们从读好短句子到断好长句子。其二是说话写话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一起说一说,写一写,看到天上的彩虹,“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情。”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本课聚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以“外婆家的温暖之旅”为线索,分2课时展开,强化识字方法、语句品析与师生互动,适配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第一课时:走进 “外婆家”,初识美好 任务一: 情境导入,趣味识字(12分钟) 步骤1:创设情境 1.出示儿歌。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2.教师深情引导:“同学们,童年就像一幅五彩的画,画里总有一个让我们心心念念的地方。有的同学爱去热闹的公园,有的爱去静谧的图书馆,而课文中的小朋友,最爱的是 ———(学生齐答:去外婆家)。今天,我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进《去外婆家》的温暖故事里。” 3.多媒体展示 “山脚下的外婆家” 插图(结合课文配图,营造山间小屋、花草环绕的温馨氛围),请学生观察并猜想:“看着外婆家的模样,你觉得这里会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学生自由分享,如 “有甜甜的果子”“有漂亮的野花” 等,教师及时肯定想象。) 4.识字学词,夯实基础(15 分钟) (1)自主圈画,初认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圆圈出文中生字(如 “婆、宝、留、总、曲、名、许、香”),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记读不准的字。 (2)分类指导,突破难点: ①形声字识字:聚焦 “婆(pó)”,指出 “女” 字旁表义(与女性相关,外婆是女性长辈),“波” 表音(声旁);拓展 “菠、婆、破” 等形声字,引导发现 “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的规律。 ②易错音、形近字辨析: “总(zǒng)”:强调平舌音,与 “聪(cōng)” 对比读音;组词 “总是、总共”。 “留(liú)”:与 “流(liú)” 对比字形,“留” 侧重 “停留、留下”,“流” 侧重 “流动”;通过 “留下礼物”“河水流动” 的短语区分。 ③重点字书写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 “宝、些、留、总、曲、名、许、香”,引导观察结构与关键笔画: “宝”:上下结构,“宀” 要写得宽而扁,覆盖住下方的 “玉”,最后一横稍长托住上部。 “留”:上下结构,上部 “卯”(简化为 “丣”)与下部 “田” 比例协调,中间竖画垂直贯穿。 ④学生先描红 2 个,再临写 2 个,教师巡视指导,用红笔圈出优秀作业中的好笔画,点评:“这位同学的‘香’字,‘禾’的捺变成点,给‘日’让位置,写得很紧凑!” 5.词语认读与运用: (1)出示词语卡片:外婆、宝贝、留下、总是、曲线、名字、许多、香气。开火车认读,随机指名读,巩固字音。 (2)创意造句:选择 2 - 3 个词语说一句话,如 “外婆总给我讲有趣的故事,她的声音里好像有香气。”(教师鼓励有创意、语句通顺的表达。) 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15 分钟) 朗读课文,读通文本: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