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354

2.4 无处不在的空气(教学课件)(29ppt) (新教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24654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无处,在的,空气,教学课件,29ppt,新教材
  • cover
(课件网) 4.无处不在的空气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鄂教版 目录 1 情境与问题 2 探究与发现 3 研讨与拓展 4 回顾与练习 5 总结与评价 科学观念: 1. 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存在于土壤、岩石、水体等不同环境中; 2.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含义(空气会占据一定体积,排开其他物质); 3.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空气占据空间”性质发明的物品(如轮胎、游泳圈)。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如“杯子倒扣前后纸团是否湿润”),归纳“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2. 能分析实验现象(如“拧开瓶盖后乒乓球浮起”)与“空气排出”的因果关系; 3. 能基于生活现象(如气球难吹大)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1. 能通过“海绵入水冒泡”“户外寻找空气”等活动,观察并描述空气存在的证据; 2. 能规范操作“杯子倒扣入水槽”“压乒乓球入水”“吹气球”等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 3. 能与同伴合作设计“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简易实验(如用塑料袋装空气)。 态度责任: 1. 对“空气是否存在”“空气有什么用”产生好奇,养成主动观察、提问的科学习惯;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体会“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3. 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 核心素养 1.情境与问题 学习任务 聚焦 同学们,刚刚风车转动、泡泡飘、旗帜动,这些奇妙的景象是怎么产生的呀? 聚焦 思考:大家想想,哪些地方会有空气呢?空气和这些景象又有啥关系呢? 2.探索与发现 学习任务 环节1:寻找空———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任务1:室内找空气。 教师提供材料:海绵、塑料袋、小铲子、盛有水的烧杯。 实验1:将海绵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 探索 环节1:寻找空———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任务1:室内找空气。 教师提供材料:海绵、塑料袋、小铲子、盛有水的烧杯。 实验2:用塑料袋装空气,学生触摸感知。 探索 塑料袋鼓起来的部分装的是什么?捏紧袋口后,空气能跑出来吗? 环节1:寻找空———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任务2:户外找空气。 学生分组到教室外,用塑料袋、小铲子寻找空气藏身的地方。 探索 哪里有空气 树缝 泥土中 花盆里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1:杯子倒扣入水槽。 ① 杯子底部塞紧干纸团; ② 竖直倒扣入水槽(避免倾斜); ③ 取出杯子,观察纸团是否湿润。 探索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1:杯子倒扣入水槽。 探索 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纸团没湿。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预测 现象 分析原因 杯子倒扣入水槽 纸团没湿 纸团没湿 杯子里有空气,占据了空间 杯子倒扣入水槽(放进空气) 纸团湿了 纸团湿了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2:去底矿泉水瓶压乒乓球。 ① 去底矿泉水瓶竖直压入水槽,乒乓球在水面; ② 观察乒乓球位置; ③ 拧开瓶盖,观察乒乓球变化。 探索 注意观察瓶内液面高度。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2:去底矿泉水瓶压乒乓球。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记录表 探索 注意观察瓶内液面高度。 实验步骤 预测 现象 分析原因 压入水中 乒乓球沉底 拧开瓶盖前沉底 拧开前空气占空间,水进不去;拧开后空气跑出,水进入 拧开瓶盖 乒乓球浮起 拧开后浮起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3:吹气球入塑料瓶。 ① 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② 尝试吹气球; ③ 用针在瓶身扎小孔,再次吹气球。 探索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任务3:吹气球入塑料瓶。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记录表 探索 空气从小孔排出,气球内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步骤 预测 现象 分析原因 吹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